
日前,据外媒报道称,有科学家在相关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人体新器官,其位于咽鼓管隆凸的软骨上,平均约1.5英寸长(3.9厘米),被称为咽鼓管唾液腺,科学家表示,这一发现对于减少癌症治疗中的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研究发现已发布在《放射治疗与肿瘤学》(Radiotherapy & Oncology)上。
咽鼓管唾液腺解剖学图片
据了解,该发现来自于荷兰癌症研究所,研究所使用了一种名为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 PET/CT医学成像的技术来研究前列腺癌,此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两种成像技术,在PSMA PET-CT扫描中,医生将一种放射性的“示踪剂”注入患者体内。而也正是这种扫描对唾液腺非常敏感,可以看到比以前更多的东西。研究共同作者、荷兰癌症研究所放射肿瘤学家Wouter Vogel在一项声明中表示:此前人类已知有三个大唾液腺:分别位于舌头下方、下颚下方以及脸颊后部、下颚后方。除此之外,咽喉和口腔粘膜组织中还散布着上千个极小的唾液腺。扫描中,研究人员发现在鼻咽部的喉咙上段,竟然出现了高水平标记,而以往大家认为在这个位置唾液腺细胞并不丰富。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荷兰癌症研究所联合其他多个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他们一起查看了100多名前列腺或尿道腺癌症患者的PSMA PET/CT扫描结果,发现这些人的鼻咽区域也有类似的腺体。同时,该研究小组还对两具尸体的鼻咽部进行了解剖,并发现这一新的身体部位是由黏液腺组织和流入鼻咽部的导管构成。
研究人员称,以前没有发现咽鼓管唾液腺主要原因可能是研究人员以前没有使用PSMA PET/CT来寻找唾液腺,同时新发现的腺体位于标准手术程序难以进入的区域。而其他的唾液腺,只需用手触摸,或在手术过程中就能发现。新发现的唾液腺位置,只能通过鼻内窥镜看到。
另值得关注的是,研究人员研究了在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700多名癌症患者的医疗档案后发现,患者这一腺体部位受到的辐射越多,他们在治疗中报告的副作用越多。
Wouter Vogel称,这一发现对于癌症治疗非常重要。在头部和脖子部位使用放射性疗法治疗癌症的医生可以设法避免照射这一唾液腺,因为破坏这些腺体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进食、吞咽或说话可能会遇到麻烦。”
同时,Wouter Vogel还表示,接下来将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新腺体,这样可能减缓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有利于患者治疗后整体生活质量。
  闭经40载险丧命,竟是因为这个病 
  体重270斤姑娘肚里长了排球大的肿瘤,医生有点犯难 
  13岁女孩长了卵巢畸胎瘤,一查妈妈也得过这个病 
  12岁男孩坚持“吸母乳”,每天3次不给就发火 孩子什 
  染发真的会致癌吗?染发要注意哪些事项 
  Angelababy冲浪秀大好身材 怎么拥有好身材 
  女德班称戴美瞳女生不正经 劣质彩色隐形眼睛有致失 
  家暴不是家务事 女人如何预防和应对家暴 
  从0.79千克到3.3千克:山西“巴掌婴儿”出院 
  严守这10条 能够帮你预防70%的育儿错误 
  娃大喊大叫容易伤“声” 做好“11条”防嗓音疾 
  提升哺乳期妈妈营养健康,重在“均衡” 
  春季小儿养护肝脏正当时 
  研究表明安慰剂能缓解儿童咳嗽 
  女孩子的私处什么气味才正常? 
  啪啪啪能够缓解痛经,这事靠谱吗? 
  壮阳药物不是人人能用 
  白露开始不要露,常搓耳朵多吃梨! 
  立冬应知道的养生知识 
  冬季进补 需要辨清自身体质 
  中医养生推荐四款补肾御寒食疗方 
  冬季养生 怎么预防脑血管病(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