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袁馨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全民慢病防控仍是巨大挑战。日前,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做客新华网“聚焦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系列访谈表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慢病管理将更便捷、精准、智能化。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做客新华网“聚焦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系列访谈
母义明指出,慢性病病程长、病因复杂,往往需要长期、全面、合理、达标的管理。如今在一些地区,慢病患者运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检测可穿戴设备,就能在家里把每次测的血压、血脂、血糖值快速传给医生、医疗机构。医生坐在电脑旁就能观察患者的身体数据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可以立刻打电话、发微信提醒病人,比如检测出患者血糖值过低,疑似低血糖,马上告诉病人吃点东西。利用大数据技术还能实现海量数据的智能化管理,汇总、分析并报告横向、纵向大数据,既洞察整体人群的健康指数,又了解个体指标的历史变化,大大节省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这样一来,慢病管理的及时性、个性化程度都将有所提高。
“临床讲究视触叩听,有了新技术、新设备,未来很多工作就可以交给机器人‘助手’来做。例如,提前输好病理数据,机器人在和病人聊天的过程中,聊着聊着就知道他都患有哪些病。”他表示,大数据技术还能提高医疗判断的效率,比如,医生看一张病理片子要花几分钟,但计算机可能只须几秒钟。据悉,为提升我国代谢性疾病整体防治水平,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范围内已建立了101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覆盖全国29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旨在利用大数据、先进诊疗设备与物联网技术,打造线上线下整合的诊疗一体化代谢性疾病全病程解决方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到2030年实现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19.1%)降低30%。对此,母义明表示,慢病管理是实现全民健康的关键一步,需要政府部门、医务工作者、学会、媒体、企业等多方共下一盘棋,做好慢病全民防控。
“基层医疗机构是管理慢病的主阵地,要在基层把慢病患者筛出来、管起来。发现管不好的疑难杂症,应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只有每层医务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进一步健全慢病综合防控体系,才能预防慢病、并发症出现,真正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母义明说。
闭经40载险丧命,竟是因为这个病
体重270斤姑娘肚里长了排球大的肿瘤,医生有点犯难
13岁女孩长了卵巢畸胎瘤,一查妈妈也得过这个病
12岁男孩坚持“吸母乳”,每天3次不给就发火 孩子什
染发真的会致癌吗?染发要注意哪些事项
Angelababy冲浪秀大好身材 怎么拥有好身材
女德班称戴美瞳女生不正经 劣质彩色隐形眼睛有致失
家暴不是家务事 女人如何预防和应对家暴
从0.79千克到3.3千克:山西“巴掌婴儿”出院
严守这10条 能够帮你预防70%的育儿错误
娃大喊大叫容易伤“声” 做好“11条”防嗓音疾
提升哺乳期妈妈营养健康,重在“均衡”
春季小儿养护肝脏正当时
研究表明安慰剂能缓解儿童咳嗽
女孩子的私处什么气味才正常?
啪啪啪能够缓解痛经,这事靠谱吗?
壮阳药物不是人人能用
白露开始不要露,常搓耳朵多吃梨!
立冬应知道的养生知识
冬季进补 需要辨清自身体质
中医养生推荐四款补肾御寒食疗方
冬季养生 怎么预防脑血管病(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