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医疗“黑科技”会改变哪些看病体验-中新网(2)

发布时间:2021-06-13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使用的一款由杏脉科技公司开发的乳腺癌分子病理人工智能显微镜一体机就是这样一种“黑科技”。化验医师只须将切片准备好,放入这台机器中,机器就能自动对焦、扫描数字病理图像,图像出来后,机器配套的软件可以自动进行阴阳性判别和分子类型的识别。

  过去,医生要花30分钟完成的染色组织病理切片等工作,智能一体机只须1分钟就能完成。

  在上海给西藏的医院远程查房

  上海交大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展台前现场演示起了“智慧援藏”项目。儿科医院的专家张建通过移动机器人,现场连线西藏自治区日喀则人民医院的儿科病房,开展远程智能查房。

  通过智能设备的“千里眼”“顺风耳”,不仅将千里之外西藏患儿的病情实时传回,同时,当地通过智能听诊器采集到的心音和呼吸音也一并传回上海,在远程机器人屏幕上显示声波图像并智能判断心音和呼吸音是否正常。

  而另一台机器人则实时连线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远程中心,通过三地互通,不仅赋能偏远地区基层医生及时提高诊疗水平,还可开展诸如国家级儿童先心病筛查的智能分级诊疗。

  此外,儿科也开始了分级诊疗。展览会现场,一名观众现场模拟儿科患者求医场景,进行人机语音互动,这款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开发的应用“智慧脑”——PISC儿科医联体智能辅助分级诊疗系统,可以改变患者就医习惯,让患者养成诊前病史问诊的习惯,在过去日均使用超2000人次的基础上,这款分级诊疗系统可以以10倍于现有人工速度以及87.4%的准确率作出初步判断,明确给出诊前检查建议,智能推荐整个医联体内最便捷和最适合的基层医院或专科医院的专家。在患者抵达专家诊室时,其电子病历已经生成并传到了医生的电脑里。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赵列宾介绍,基于人工智能儿科分级诊疗场景建设,是上海市十大人工智能建设场景的第二批项目,覆盖了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的东部儿联体7家单位。

  AI分级诊疗系统会给患者端和社区医生手机上安装不同版本,系统可以智能识别300多种儿科常见病症,通过语音录入,就能准确提炼出疾病症状的关键词,判断出可能需要就诊的专科。不仅如此,系统还能基于提问者所在的地域定位,优先推荐附近具有儿科诊治能力的社区服务中心,同时也会推荐专业相关的专科医生,实现在线预约。深度问诊后,该系统会进一步判断出与病症有关的可能需要的临床循证检查,推荐患者在完成检查以后再就医。

  这种做法可以大大节省患者到三甲医院现场排队等待的时间,“今后还会增加转诊和急诊院外的辅助功能,是我们今年开发的主要任务。”赵列宾说。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