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医院专家李军良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不吃早餐、或高脂肪饮食、肥胖等都可能引起胆囊结石等疾病,提醒人们从关注自己的饮食结构开始,关注胆囊健康,防止“病从口进”。
为了呼吁全社会关注胆囊健康,减少盲目切胆的发生率,在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微创保胆专业委员会等机构的大力倡导下,将每年的9月1日设立为“胆囊健康日”,倡导全民像爱护眼睛、心脏一样保护我们的胆囊。
据李军良介绍,目前,中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10%—15%,其中无症状胆囊结石占50%—70%,这部分人群随着时间推移,最终会有约10%患者产生临床症状,其中女性更为多见。数据显示,尤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结石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消化内科的疑难杂症,近年来呈现增多趋势。
李军良说,胆囊结石的发病,与饮食、生活习惯及个体差异有关,现在人们胆固醇摄入越来越多,油炸食物吃得多,这可能增加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浓度越高,就会越易形成结晶,结晶沉积久了,就形成胆固醇性息肉。此外,不吃早饭或者饮食不规律,胆汁没法排空,长时间滞留在胆囊里而变粘稠,就会产生结晶体附着在胆囊壁上,引起胆囊息肉,诱发胆囊炎。
“胆囊结石和胆囊癌密切相关,而胆囊癌愈后非常差,5年生存率不足5%。”李军良说,有些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特别是多发小结石,可能会通过胆囊管移位进入胆总管,进而引起胰腺炎,而急性胰腺炎相较胆囊结石危害更大,治疗费用也更高,因此呼吁胆囊健康“不容忽视”。
对于胆囊结石是否需要手术治疗问题,李军良认为,首先看有无临床症状,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最好在发病后72小时内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如果发病超过72小时后,炎症相对会较重,手术难度相应增大,需要先进行消炎治疗。“大部分患者有个误区,就是吃药可以消掉结石,或者吃点药不疼了,就先不管了,事实上吃药不会把结石消除”。他说,无临床症状的,要看其有无高危因素。
对于“保胆取石”,李军良说,保胆原则是要保留有功能的胆囊,对于胆囊有保留价值、胆囊收缩功能良好,应尽量选择保胆取石,而对于胆囊已经失去功能的患者,则应及时切除胆囊,否则可能会引起病变等其他不良后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