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丽芳
29个国家和地区的104名评委,59个国家和地区的1748款酒品,同时相聚在山西吕梁汾阳市——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清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在为期5天的2019(山西·杏花村)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期间,代表着白酒文化的“诗”和白酒国际化发展方向的“远方”,成为与会各方频频提及的话题。
1200多年前,晚唐诗人杜牧路过汾阳杏花村,正值清明时节,细雨纷飞,此时此景此情,便有了千古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主办方供图
白酒里的“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国历史上,诗情如李白,悲苦如苏轼,皆离不开酒的“身影”,一壶白酒便承载了人间喜怒哀乐。
作为清香型白酒的代表,中国汾酒被外界所知,也离不开“诗”的助兴。山西汾酒集团董事会秘书长张琰光介绍,1200多年前,晚唐诗人杜牧路过汾阳杏花村,正值清明时节,细雨纷飞,此时此景此情,便有了千古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些附着于酒中的文化与中国酿酒工艺一起,被代代相传,在让酒成为中国人社交工具的同时,也成为酒走出国门的“坎儿”。
“第一次品尝白酒,觉得酒精度数有点高,而且在宴席上,人们大口大口地喝,当时的我难以接受”。DerekSandhaus是此次大奖赛上来自美国的一位评委,中国民众对白酒的热爱,以及白酒在宴席的普及,让他感到惊讶。
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说,未来,汾酒将用以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传承,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同。 主办方供图
直到从2003年开始在中国长期居住,DerekSandhaus有机会了解白酒的生产工艺和中国酒文化和悠久历史,他发现白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饮品,“它的品类、香气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此时此刻它的口感不适合你,但正因为它如此多变,每个人总会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款”。
成为白酒的“铁粉”后,DerekSandhaus撰写了多本关于中国白酒品鉴和中国酒文化的书籍,“当你不了解产品和文化,便没有办法爱上它,我的工作就是把外国人感觉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内容,简化成简单的国际性语言”。
来自英国的评委PaulMathew是一名调酒师,他与DerekSandhaus有着相同的感受,“尤其是汾酒这类清香型白酒,品尝之前,觉得只是一种烈酒饮品,之后发现它有丰富的味道和风格,口味百变,是鸡尾酒的‘好伴侣’”。
白酒里的“工匠精神”
汾阳白酒产区地处北纬37°黄金酿酒带,有着先天优势:这里种植的高粱含有维生素、单宁等多种成份,是酿酒的最佳原料;这里的水是杏花村的优质泉水;这里的酿酒工艺有6000年之久,蒸馏史有1300年。
借助上述优势,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杏花村汾酒远渡重洋,走出国门,获博览会最高奖——甲等大奖章,让世界认识了汾酒。
“中国的白酒酿造工艺博大精深,如果不去实地了解、感受,便永远无法真正了解白酒的魅力,比如蒸粮时红高粱的气味。”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酒类大奖赛主席卜度安·哈弗如此感慨。
据了解,此次大赛84名国际评委多数是首次来到汾酒产区,大赛在山西汾阳的举办为其提供了“零距离”体验中国白酒酿造工艺的机会:实地参观汾酒陶坛酒库、原浆汾酒展示中心等酿酒厂区,以及中国唯一的原址型白酒遗址博物馆杏花村老作坊;活动期间连续举办9场大师讲习班及针对中国白酒特别策划的大师班,进行“中国白酒主要香型介绍和品鉴”“汾酒清香型白酒历史沿革和生产实践”等主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