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1日15:30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4岁。他的离去,以当下流行的说法,意味着“评书时代的落幕”。
在70、80年代生人的记忆中,单田芳沙哑的烟酒嗓陪伴他们度过一段又一段难忘的岁月,无论是夜深人静时耳畔那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还是电视上,身着长衫大褂、以一块惊堂木亦或一把折扇演绎英雄故事、历史兴衰的有着一股狠劲的老人,都成为他们记忆中独特的符号。
在单田芳先生的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中,76岁高龄的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无限感叹。
单田芳出生于说书世家,却对这门艺术不感兴趣,然而,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下,他早已满肚子是书。1953年高中毕业,他收到东北工学院和沈阳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心想当医生的他却因为生病,错过梦想中的职业,走上了一条相伴一生的路——评书。
1956年大年初一单田芳第一次登台评书,1957年就红了。在贫穷年代,他靠着这门“手艺”,过上了令人艳羡的生活。然而,就在他似乎站上人生巅峰时,生活却急转直下,让他经历了一生中最难忘的痛。
文革期间,单田芳成为被批判的对象,被打掉牙,下放到农村四年,四年后,他携家带口四处漂泊,尝遍了人间贫苦心酸。1978年,44岁的他,重返舞台,当他心里打着鼓走进茶社时,全场观众起立鼓掌,他在台上泣不成声。
随后,他带领着评书这个行当,在舞台上活跃了30余年。从英雄侠义到红色战事,在他的塑造下,一个一个人物血肉丰满,活灵活现。2007年,单田芳宣布收山。2008年、2010年,他再度出山,录制了一批经典的电视评书。
几十年的评书生涯中,单田芳留下了《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童林传》、《隋唐演义》、《乱世枭雄》、《水浒外传》 等111部共1万5000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成为我国最高产的评书艺术家,评书界的代表人物。
在娱乐方式极其稀缺的年代,去书场听一次评书,是极大的奢侈。那些英雄故事和人物,在说书人的加工下,生动、丰满,恰如为精神贫瘠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光怪陆离的窗,得以跳脱眼下生活的了无生趣。那个时候,评书虽不是什么高尚的行当,却在民间找到了丰沃的土壤。
而后,收音机走进百姓生活,评书以电波为载体,瞬间走向大江南北,在城市,胡同间、公园里,出租车上,在乡间,“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听完一句沙哑的“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仿佛才能为一天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然后在睡梦中,与金戈铁马、英雄人物征战乱世。
再后来,电视出现,电台逐渐淡出主流媒体。评书虽然也走上电视,但与真实人物出演、剧情同样扣人心弦的电视剧以及制作精美、声光烂漫的综艺节目相比,评书单调的形式、缓慢的节奏败下阵来,成为中老年人的“小众爱好”。
今天,互联网,新媒体大行其道,年轻人沉迷在综艺、抖音、二次元、游戏的快感中,评书更像是一个步履缓慢的老者,与我们的时代渐行渐远。
单田芳曾经感叹:“评书是传统艺术,后继有没有人,是个问题。”随着人们在电视、电台上再难觅评书踪影,评书对大众的触达也越来越少。这门曾经陪伴了人们上千年的经典艺术,正面临着艰难的传承。
9月17日,今日头条在征得单田芳先生女儿的同意后,将“单田芳”今日头条账号更名为 “单田芳留声机”。单田芳女儿单慧莉发文表示:“我们决定将这个号改名为‘单田芳留声机’,今后我们会继续在这里发布我父亲的评书片段。古人说,余音缭绕,现在都可以实现了。希望更多年轻人通过这个账号了解我父亲的评书,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国的评书艺术。再次感谢大家!”
从“单田芳”到“单田芳留声机”,改变的是,先生的离去,不变的,是先生留下的经典评书片段和他那被几代人熟悉的声音,还将陪伴更多人。账号的更名,引来网友们纷纷点赞,更引发了他们对单田芳先生的集体追忆,“从8岁开始听单老评书”、“ 每晚都是听单老评书睡觉的,这个习惯都保持15年了”、“ 听了单老将近30年。估计这辈子会一直听下去。”评书爱好者们一句句充满深情的评论,寄托了对单田芳先生的怀念,想先生如若泉下有知,定会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