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趣头条股价回归背后:阅读中的意识形态谜局(2)

发布时间:2021-12-15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对此,曾投资过铅笔道的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补贴用户来阅读背后其实涉及到的是意识形态问题。对于趣头条来说,补贴是它们一种商业化的行为,对他们来说关注的会偏向于怎么做更简单,怎么做能获取流量更快。但这种意识文化形态或者教育文化形态的引导和改变,需要看政策方面的引导和方向。大对于知识的获取还是应该趋于良性的和自发性的,而不是物质驱动的。”

  “趣头条的商业模式我觉得挺好,好的商业模式反而不会弄得特别复杂。对于趣头条来说。给用户的零花钱相当于低价买入流量,再通过广告业务等高价卖出去,能够赚利差。至于未来面对来自其他平台的围剿,这个就得看他们自己的团队和资本构成了。”一位不愿具名投资人在采访中向记者表达了对趣头条模式的认同。

  根据趣头条招股书中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至2018年8月,趣头条月活跃用户数(MAU)达到6200万,平均日活跃用户数达到约2110万,用户每日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55.4分钟。而此前发布的招股书则显示,截止至2018年7月,趣头条月活跃用户数4880万,平均日活跃用户数达到约1710万,时隔一个月,用户基数仍然在快速增长。

  一位创投行业人士在交流中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趣头条一个月时间完成MAU超1000万增长的背后是否全是靠内容驱动。

  “快手、趣头条与拼多多这三家公司其实打得都是一种人群。虽然趣头条可能前路上有业务更广的今日头条,但对中低端市场上,今日头条并不一定有趣头条精准。大家老是说‘壁垒’,但壁垒除了技术和具体的模式之外,更重要的壁垒是一个垂直的领域。只要你能够在这个领域里面更加细分比别人更加精准,这就是壁垒。”杨歌表示,对于趣头条来说这个壁垒本身也有难度。

  在他看来,想要把三线城市及以下的人群全部聚集起来,并产生活性,有反馈效应,本身就说明了有一定壁垒,也说明了商业模式的有效。

  “看商业还是看本质。百度最主要的业务是搜素,但百度并不是靠搜素业务来赚钱;腾讯的微信和QQ是它的主营业务,但它最赚钱的是游戏。对于趣头条来讲,内容是它的渠道,趣头条的商业模式是通过补贴还有简单的利润。”杨歌向记者指出,企业并不一定是拿主营业务来进行盈利,但茨营业务可能是依靠主营业务作为渠道来进行运营。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现象已属正常。

  从平台的角度来看,补贴的行为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将很有可能变成与平台紧密相结合的一个长期的市场行为。在产业链上,上游的广告商愿意投入来支持补贴的模式,通过获取信息、激励用户反过来刺激消费。“当广告商能够完成这一过程的闭环时,它们将持续的往里面投放。虽然目前来看并不能说完全验证了,但在这一过程中截止到现在,趣头条的商业模式是稳定的。”

  前述匿名投资人表示,无论平台是通过何种方式来获取流量,只要建立在不影响商誉的基础上,在广告主的眼中有转化率,有支付转化效果,投入就没有白白浪费。

  趣头条的财务数据也反映出了当下的这种同时是特色和短板之处。在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趣头条营收分别为880万美元,7810万美元与1.085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都由广告收入来贡献。但另一方面,亏损的幅度也在同步加大,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净亏损由2016年全年的160万美元净亏损上升到2018年上半年的7770万美元的净亏损。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越来越多的草根平台随着趣头条上市之际开始一同冒出。在相关的资讯类QQ群内,类似的平台和推广广告如牛皮鲜一般刷屏。即便产品本身差评缠身甚至有抄袭迹象,但并没有产生多少实质性的影响。将其他媒体平台的内容直接照搬到草率设计的平台软件上,并不存在太多技术上的挑战。

  前有今日头条,后有不知名“新秀”出来分食,趣头条在内外夹击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若不看广告,还能靠什么业务赚钱。

  “对于这种互联网流量形式的公司,从一线城市最开始的门户网站到社区到社群,还有O2O和电商,其实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内容流量型的公司最重要的导向就是游戏,广告和电商。”杨歌指出,广告一定是首当其冲,当有内容了之后就建立了一个通道,有了通道就有流量和关注度,腾讯,360和百度皆是顺着此路走出来,虽然趣头条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接下来游戏和电商势必是它可以选择的方向。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