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2017年“创响中国保定站”启动仪式在保定市高新区3S双创社区举行。此举说明,国家对于保定的发展是相当重视的。
虽然被湮没在京津城市群的群星璀璨之中,但是保定自身的基础条件仍然不差。在2016年中国城市GDP100强中,保定位列66位。在河北省则排在唐山、石家庄、沧州之后,位列第四位。
此次“创响中国”落子保定,给了保定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然而,在虹吸效应下,保定是否做足了弯道超车的准备?
因历史原因,省会由保定搬往石家庄。令人遗憾的是,保定的发展逐步被唐山、石家庄等超越,人均GDP更是排在省内倒数的尴尬位置。
保定处在京津石三个大城市间,区位优势如此明显,为什么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呢?
也正因为如此,在京津周边范围,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和资本都输出到特大城市的北京、天津,相同的产业在保定很难得到发展。
保定有一批重要工业企业,如宝硕集团、风帆蓄电池,乐凯胶片,天威集团,民营企业有长城汽车、英利新能源等,工业基础良好,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产业创新能力低。
此外,保定及其周围区域是京津农副产品供应的重要基地,工业产品同样也要借助于京、津两大市场和窗口。由于长期过于依赖京津,保定缺乏培育自身内生的动力。
不难看出,“虹吸效应”已经成为保定发展的最大阻力。而要破解这些问题,核心就是“创新”。
2016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国函〔2016〕109号)。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正式批复《河北省系统推进石保廊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发改高技〔2016〕1544号)。这给了保定弯道超车的机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保定要真正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打造成引领京津冀创业创新的文化新地标,一方面要抓住京津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建立自己的产业链和产业圈,另一方面还提升营商环境,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落地。
创头条(记者从保定市科协获悉,2013年以来,保定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支持企业创新的八条措施》《保定市科技创新驱动创业工程实施方案》《保定市“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保定的意见》等19件创新创业政策措施和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同时鼓励行业领军企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围绕自身创新需求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积极引导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保定市共拥有科技创新平台278家,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26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1家,科技贡献率达到52%,目前建成众创空间58家,在孵创业团队2120个,创新创业在保定已蔚然成风。
和其他三四线城市相比,保定最大的优势在于区位优势和教育优势。而这两个优势恰恰是弯道超车最为关键的因素。
先说人才。保定有众多的高校,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等知名学府都坐落在保定,相关资料还显示,保定目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5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10.4万人,能够满足未来产业升级转型的人才需要和提供智力支持。
虽然“虹吸效应”客观存在,但保定同样可以借助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主动与京津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与合作,引进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来促进保定本地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
再说区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保定完全有机会承接京津的产业落户保定,而且还可以吸引更多国内外厂商。例如,保定近年相继引进了日本三菱、美国江森、中国国电、中国兵装、中航集团等著名企业,已形成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这样的产业集群兴起后,会进一步提高保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推动保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要成为双创的龙头,就要先学习强者的做法。要通过双创弯道超车,就要看一下硅谷是怎么做的。对此,创头条总结了硅谷值得保定学习的5大要素——
硅谷的诞生和斯坦福大学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斯坦福大学具有超强的科研实力,其多个专业全球排名第一,有资料显示,硅谷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80%的创始人或高管都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可以说,一批顶级的大学为硅谷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提供了根本性的原动力和支撑。
保定教育基础不错,但距离一流还有距离。建议保定不惜一切代价引入一流学府和研究机构,为未来发展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