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3日电 当前,中医药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是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衍生的巨大的中医药市场和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日韩等国的汉方药成为国人追捧的对象。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曾认为这一尴尬现状正是中医药界应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
11月12日,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药材品质升级战略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就此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今年,中药材共建共享联盟提出“三无一全”理念,根据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针对中药材发展需求,提出建设“三无一全”品牌基地的设想。中药材共建共享联盟发起人、联盟主席任德权提出,今后会加大对“三无一全”企业的监管,确保该品牌成为行业放心品牌的代表。
中国药材品质升级战略论坛正是在此背景下,汇集专家企业深入研讨推进“三无一全”的有效路径,引领更多企业推进品质提升。“近年来,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霉菌污染以及伪品替代品日益增多等问题导致中药安全事件频发。”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表示。
虽然从2002年开始,我国推行中药材GAP,但由于中药材生产中长期存在种植、加工不规范问题,中药材质量水平仍不容乐观。“市场上一些中药材又白又胖,但就是不治病,因为在种植过程中添加了大量植物生长激素,不仅影响了药效,且有损老百姓的健康。”在第六届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交流大会上张伯礼表示。
“大力倡导无公害栽培是目前我国中药材品质升级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切入点,是保障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方向。” 作为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发起人之一张伯礼院士尤其关注行业健康发展。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加拿大等国的专家也一致认为,无公害种植是推进中药材品质升级,推动中医药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力倡导无公害栽培已经成为中药材行业从业人员的共识。
此前,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盛实百草药业有限公司等发起的《无公害三七药材及饮片农药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最大残留限量》、《无公害人参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等中国中药协会团体标准通过专家组验收,并向社会发布。这些标准规定了多项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限量标准,其中部分检测指标已和国际标准接轨,这对三七和人参生产全产业链的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会上,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盛实百草药业有限公司等发起的《中药材品质升级无公害行动计划——北京共识》发布。
该“共识”提出:推动优质药材生产工程,实现中药材无公害栽培生产,呼吁有限度地使用国家推荐性标准的化肥和农药,药材质量达到药典标准及无公害质量标准;加大培育抗逆新品种为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提供源头保障,基于道地产区生态适宜性分析的生产区划实现中药材的精细选址,依据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和生产标准规程减少农药及化肥使用量,推动药材生产进入“无公害时代”。此外,共识还建议,共建无公害中药材标准行业规范,保证中药材安全有效;助力中药产业升级,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会上,《中药材无公害栽培生产技术规范》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直属机构——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正式发布。据主编陈士林介绍,该规范涉及常用无公害中药材的种植及技术规范。其中苗乡三七、盛实百草、上海市药材公司等很多种植企业不仅是规范的先行者,更为规范的形成提供了大量实践数据。
“如果再不转型升级,这个行业将面临重重困难,我们愿意与全行业一起推动无公害中药材品质升级,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作为无公害三七全产业链战略计划发起单位苗乡三七董事长余育启表示。
据介绍,苗乡三七三代人匠心传承,坚持无公害种植,是国内首家无公害药材及饮片标准的制定者,成为行业绿色种植先行者的同时,率先引领行业加大科研力度,累计投入数亿元建设三七科技示范园,与300余位国内外院士及科研专家搭建科研平台,进行三七良种选育、连作障碍研究、重金属农残及营养成分研究等科研项目,在全国率先建立第一家包括63个连锁农场、面积达14000多亩的无公害及有机三七生产基地,全面解决产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