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朵痒了,很多人会习惯性地用棉棒、挖耳勺等掏一掏,觉得很舒服。可日本大学医学部耳鼻喉科的专家们却发出警告称,掏耳朵是个危险活儿,频繁掏、工具使用不对或力度掌握不好,极易损伤鼓膜。专家们表示,科学掏耳其实很需要技巧。

耳屎(医学上叫“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分泌物,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会随着人们的咀嚼、说话或打哈欠等动作而自行脱落一部分。耳屎中含有免疫球蛋白A,能抑制耳道细菌滋生。若一点耳垢都没有,反而容易引发感染,诱发外耳道湿疹或外耳道炎。除了防止细菌滋生,耳屎还能起到屏障作用,抵御小虫子进入耳道,防止造成意外的鼓膜损伤。
相反,过度掏耳朵会戳伤鼓膜,或把耳垢推入耳道深处造成“耳垢栓塞”,引发听力障碍。还会因过度刺激皮脂腺,导致油脂分泌量过多,使耳垢越掏越多。
因此,掏耳朵千万不可太频繁,每个月1次即可,最多不要超过两周1次。工具最好选用棉棒,不要用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挖耳勺,其质地较硬,外耳道皮肤又相对娇嫩,皮下组织少,容易被划破而引发溃烂、感染。具体方法是:轻轻地将棉棒头拽蓬松,以防缠绕过紧的棉棒划伤耳道,然后耳朵朝下,用其沿外耳道画圈转动,力道要轻柔,深度不要超过1厘米。
另外,指甲缝易藏匿细菌,平时最好也不要用手指掏耳朵。
闭经40载险丧命,竟是因为这个病
体重270斤姑娘肚里长了排球大的肿瘤,医生有点犯难
13岁女孩长了卵巢畸胎瘤,一查妈妈也得过这个病
12岁男孩坚持“吸母乳”,每天3次不给就发火 孩子什
染发真的会致癌吗?染发要注意哪些事项
Angelababy冲浪秀大好身材 怎么拥有好身材
女德班称戴美瞳女生不正经 劣质彩色隐形眼睛有致失
家暴不是家务事 女人如何预防和应对家暴
从0.79千克到3.3千克:山西“巴掌婴儿”出院
严守这10条 能够帮你预防70%的育儿错误
娃大喊大叫容易伤“声” 做好“11条”防嗓音疾
提升哺乳期妈妈营养健康,重在“均衡”
春季小儿养护肝脏正当时
研究表明安慰剂能缓解儿童咳嗽
女孩子的私处什么气味才正常?
啪啪啪能够缓解痛经,这事靠谱吗?
壮阳药物不是人人能用
白露开始不要露,常搓耳朵多吃梨!
立冬应知道的养生知识
冬季进补 需要辨清自身体质
中医养生推荐四款补肾御寒食疗方
冬季养生 怎么预防脑血管病(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