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般在不到一岁的时候就学会站立,并能扶着墙壁或者是床围开始尝试走路。据华龙网报道,在发育过程中,每个孩子的动作发育都不相同。只要是18个月以内学会走路都是正常的,早学会晚学会都没关系。那么,在宝宝蹒跚学步的过程中,家长应该避免哪些误区?又该如何科学地帮助孩子学走路呢?
据《生命时报》报道,在宝宝学步过程中家长应尽量避免以下误区:
1.生拉硬拽小手。有的宝宝在迈出第一步时会非常犹豫和害怕,家长为鼓励宝宝迈步,会拉着孩子的胳膊往前,殊不知这样容易造成宝宝手臂脱臼。
2.坐学步车走路。由于此时宝宝保持平衡、控制身体主要依靠学步车,因而一旦脱离学步车独立走路时,就会不知道如何控制重心。
3.拉着学步带学走路。在宝宝还无法独自站立时就使用学步带,会导致不敢迈步的宝宝养成向前倾的走路姿势,而急于迈步的宝宝容易形成向后倾的走路姿势。
此外,不要让孩子在床上学走路。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专家、主治医师诸葛远莉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提醒家长,宝宝学走路,尽量下地走。因为床垫一般都很软,孩子在上面学走路,不如足部直接接触地面,这样能增加足底抓地感,更好地培养平衡力。为了保温及避免足部受伤,父母不妨给宝宝穿上鞋底特薄或软身的室内学步鞋,这样既能保持足底抓地感,也可以很好地保护宝宝的小脚丫。
《新民晚报》建议广大家长,学步前,要让宝宝多趴、多爬、多自由活动。宝宝的动作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他们在床上学会趴着抬头后,会逐渐学会翻身、爬、坐、站、走,最后学会跑。在宝宝学步过程中,需要多多鼓励和陪伴。虽然不建议父母牵着宝宝走,但当宝宝开始学步的时候,还是需要父母在身边给他们足够的陪伴和鼓励,让他们拥有安全感,能毫无顾虑地练习走路这项新技能。(张凯凯)
本文由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小儿科副主任医师张烈萍进行科学把关。专家擅长新生儿及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答疑、对婴幼儿保健、产后妈妈的指导喂养护理及心理干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