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化疗后腹水涨得像怀胎十月,中医药干预巧解毒

发布时间:2021-04-14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本报讯 很多人都是谈癌色变,癌症可怕,在化疗及靶向治疗期间出现的副作用同样可怕: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肝肾功能损伤、手脚麻木、皮疹水泡……临床数据显示,有一半的癌症患者难以耐受副作用,导致治疗过程痛苦不堪,甚至中断。  

  浙江省中山医院肿瘤科主任张卫平主任医师,一直以来非常关注抗癌治疗中的药物副作用,总是千方百计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减少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近日,钱报记者在浙江省中山医院肿瘤科见到了乳腺癌患者黄大姐(化名),和入院时四肢消瘦,大腹便便相比,她已经恢复了不少气色,活动也正常自如。黄大姐说,这一次重生,要谢谢张卫平医生。

  腹水涨不停

  乳腺癌患者肚子大得像孕妇

  今年春节还没过完,48岁的黄大姐就在丈夫的陪同下,急忙找到张卫平主任医师看病。

  “医生,我呼吸困难,肚子涨得感觉碰一下就要炸了,大小便都解不出来。”黄大姐说,她患乳腺癌五年,化疗后副作用异常凶猛,大量腹水从腹腔撑到了胸腔,她已经数月睡不好,吃不下,拉不出,每天生不如死。

  “刚开始,我们都以为她是十月怀胎的孕妇,恶性腹水导致这么大肚子是很危险的。”张主任先让黄大姐进行了ctDNA二代肿瘤基因检测,明确有效的靶向药物,然后,开始口服靶向药加上局部注射血管靶向药双管齐下治疗。一个月后,肿瘤指标下降了一半,但是腹水的问题还没彻底解决。

  “传统方式抽出的腹水足足有4公斤重,但是引流后24小时,腹水又涨回去了,患者依然很痛苦。”于是,张卫平想到了一味中药——芒硝,它有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的功效,对恶性腹水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我们把芒硝制成敷贴盖在患者肚子上,让它帮助吸收腹水。” 张卫平说。

  由于腹水太多,起初黄大姐每天要换十几次芒硝敷贴。幸好,效果是喜人的,一周后,腹水量减半,肚子明显小了,两个月后,黄大姐的胸水已完全没有了,仅剩少量腹水,敷贴次数也减至一天两次,“终于能好好呼吸,好好睡觉了。”黄大姐感慨道。

  张卫平主任告诉钱报记者,中医药干预肿瘤治疗,与化疗和靶向药治疗相结合,起到了减毒增效作用,不仅能提高肿瘤临床疗效,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还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干预治疗

  减少放化疗副作用

  除了像黄大姐这样被腹水逼疯,化疗和靶向药治疗还会对患者的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其毒副作用主要集中在皮肤皮疹、恶心呕吐、手脚麻木、口腔溃疡,严重的还会让患者无法坚持治完整个疗程。

  3月底,78岁的钱大爷从老家淳安转诊到省中山医院时,脖子上长了一串鹌鹑蛋大小的肿物。病理检测后确诊为间变大细胞淋巴瘤,这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恶性程度高,非常罕见。

  张卫平为钱大爷制定了CHOP方案化疗,其中,有一种药物会造成严重的心肌损伤,钱大爷随即就出现了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难以忍受。

  张卫平团队立即给他用上了中药外敷肚脐治疗,很快,胸闷呕吐的症状就消失了。

  化疗半月有余,4月9日,钱报记者在病房见到钱大爷时,他脖子上的肿物基本消退了,精神矍铄,完全看不出是一位肿瘤患者。

  钱大爷和老伴感激地说:“谢谢张主任,化疗虽然很痛苦,但没想到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这么好。”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浙江省中山医院为了有效改善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在研发中药内服、外用,静脉注射以及穴位注射、针灸治疗方面不断创新。

  比如,对于化疗患者手脚麻木、红肿疼痛,用加味桂枝汤外用熏洗,活血通络;对于口腔溃疡影响进食的患者,用中药漱口水抗炎修复;对于便秘、胃肠道功能受损的患者,将大承气汤古方新用,减少便秘发生率。

  张卫平认为,中医药治疗可以贯穿到肿瘤治疗的全过程,与西医的治疗手段紧密结合,可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三分之一肿瘤是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是能治愈的,还有三分之一是可以带病生存的。从预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中医药调理改善亚健康状态,化疗阶段中医药干预能降低药物副作用,化疗结束后,中医调理更可以增强患者免疫力。”张卫平说。

  据悉,本周是浙江省中山医院第五届肿瘤防治宣传周,张卫平主任以及团队将在线上开展肿瘤筛查、肿瘤防治科普,还将在西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义诊,传播防癌抗癌知识。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