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之一,我国对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高度重视。”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研究员石琦说,“政府要牵头将心理健康作为健康城市的切入点,完善基层心理服务设施,让老百姓能找到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地方。”
社会心理服务需要跨部门的协调,由政府牵头建立领导协调机制至关重要。“建议把心理健康筛查纳入到年度体检,同时建立社会心态监测预警机制和快速援助系统。”石琦说,很多人听过“树洞救援计划”,该团队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搜索快速定位有高危自杀自伤行为的人,及时给予救援。未来希望通过5G技术建立国家和地方的管理和服务平台,上下对接,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人群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对个人而言,要注重提高身心健康意识。”石琦建议,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来缓解压力,重视睡眠健康,培养科学运动习惯,正确认识焦虑、抑郁等常见情绪问题;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寻求帮助。在社会层面,要提供专业规范的心理健康服务,提高诊疗的技术水平。
“民以食为天,吃也非常重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首席专家赵文华介绍,全球存在三大营养不良问题:一是营养不足,缺乏蛋白质和能量,也就是吃不饱;二是微量营养素缺乏症,比如贫血、缺乏维生素A等,也叫隐形饥饿;三是超重和肥胖,是营养摄入不均衡所致。
“超重和肥胖不是营养过剩,而是整体营养不良。”赵文华强调,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营养不足已经不是目前面临的挑战,而超重和肥胖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对于超重和肥胖的人而言,绝食减肥并不可取,重要的是要调整饮食结构。
“有人说‘基因给枪上膛,是生活方式扣动了扳机’。”赵文华强调,健康和遗传的关系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大,但健康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怎么让人们有更好的健康饮食行为?我认为政府、社会、个人和家庭这几个轮子应该一起转,光靠个人和家庭是不行的,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社会各个方面一起发力也非常重要。”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