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广州7月15日电 (蔡敏婕 黄睿)瓣膜就像心脏各通道之间的门,“门”打不开或者关不拢,便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致使患者心力衰竭。广州一名七旬患者反复心衰发作,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团队15日应用新器械,60分钟解决“难题”。
据介绍,二尖瓣这扇“门”在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若关不紧,会造成左心室收缩时,左心室内血液部分反流到左心房,导致左心房压力增大,患者往往因心脏衰竭而导致严重活动受限甚至死亡。
身材瘦小的76岁患者陈姨(化名)日前因二尖瓣脱垂并重度反流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在对其优化药物治疗之后,陈姨仍然反复经受心衰发作的折磨,经胸超声检查提示她存在“全心增大,左房内径39毫米,左室舒张末径59毫米,左室射血分数降低(50%)”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合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治疗团队评估为其进行外科开胸心脏手术的风险较高。
经过多学科团队的反复讨论,王景峰团队认为采取经股静脉路径进行二尖瓣修复是最适合陈姨的手术方式,并选择新型二尖瓣瓣膜夹系统实施修复手术。术中器械操作时间约60分钟,术后二尖瓣瓣口由单孔变成双孔,即刻二尖瓣反流程度下降。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团队的支持下,手术顺利完成,目前陈姨正在良好的术后恢复当中。
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是全球慢性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心血管领域的难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术者陈样新教授表示,随着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加上心衰人群日趋庞大,中国严重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人群超过1000万人以上,大量患者因无法耐受外科手术而只能靠药物治疗勉强维持,生活质量极差,且生存期短,这些患者急需一个创伤小的介入治疗器械进行救治。
结构性心脏病是心衰患者的主要病因之一,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领域,也是心血管介入治疗的重要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介绍,新型二尖瓣钳夹系统能降低复杂手术难度,实现了瓣叶的灵活夹合,让医生在术中能更从容地进行精准定位释放。同时,还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完)
【编辑:苑菁菁】
闭经40载险丧命,竟是因为这个病
体重270斤姑娘肚里长了排球大的肿瘤,医生有点犯难
13岁女孩长了卵巢畸胎瘤,一查妈妈也得过这个病
12岁男孩坚持“吸母乳”,每天3次不给就发火 孩子什
染发真的会致癌吗?染发要注意哪些事项
Angelababy冲浪秀大好身材 怎么拥有好身材
女德班称戴美瞳女生不正经 劣质彩色隐形眼睛有致失
家暴不是家务事 女人如何预防和应对家暴
从0.79千克到3.3千克:山西“巴掌婴儿”出院
严守这10条 能够帮你预防70%的育儿错误
娃大喊大叫容易伤“声” 做好“11条”防嗓音疾
提升哺乳期妈妈营养健康,重在“均衡”
春季小儿养护肝脏正当时
研究表明安慰剂能缓解儿童咳嗽
女孩子的私处什么气味才正常?
啪啪啪能够缓解痛经,这事靠谱吗?
壮阳药物不是人人能用
白露开始不要露,常搓耳朵多吃梨!
立冬应知道的养生知识
冬季进补 需要辨清自身体质
中医养生推荐四款补肾御寒食疗方
冬季养生 怎么预防脑血管病(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