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医疗信息化专家陈金雄表示:“如果首诊能够在互联网医院进行,将大大释放互联网医院的活力……随着技术进步和人们对互联网医疗认识的加深,互联网医疗一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此前曾就“互联网医疗首诊”撰文:“(把首诊纳入互联网医疗)完全可以解决医疗资源与实际需求间的错配,将一线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到基层、偏远地区。”
近一个月后,另一个文件发布了。
5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和规范管理的通知》,强调“坚守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底线,在开展任何试验探索时,不得突破现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作为医疗行业的直管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这一政策间接否认了“把首诊纳入互联网医疗”的解读。长期关注互联网医疗政策并接近决策人士的中国价值医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梁嘉琳告诉健康界,国家发改委政策中所谓的“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意思是“互联网医疗的复诊,是医保开放的首诊。”首诊“乌龙”终于真相大白。
何去何从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洗礼的互联网医疗,将往何处去?
5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文件称,要大力推动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发展,要求“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医院要认真落实有关文件要求,总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互联网诊疗、建设互联网医院、运用远程医疗服务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医疗服务融合发展”。
互联网医疗政策红利仍在持续。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政策是针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医院”。某互联网医院承建商负责人认为,医疗机构建的互联网医院粘性较强,且更容易实现诊疗全程的可追溯可监管。“在寻医问药的过程中,患者还是会倾向性地选择以大三甲为实体依靠的互联网医院。”他认为,公立医院未来或将成为互联网医院主力。
原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则认为,建设“互联网医院”对公立医院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互联网医疗不是简单地把线下的医疗服务搬到线上”。他给了三条理由:线上的商业模式和线下的商业模式完全不是一回事;线上的场景完全不一样;医患之间的连接方式、沟通方式和诊疗方式完全不一样。
正确的做法是详细拆解供需双方的需求和能力,从头梳理线上医疗服务的所有流程,按照线上服务自身的商业模式和特点,进行医疗服务的线上重构。如果公立医院经过努力和探索,形成比较成熟的业务模式,他预测,三甲医院会获益更多,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会越来越弱势,越来越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