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药,巨大发展机遇来了

发布时间:2021-05-13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在和疾病斗争过程中传承下来的瑰宝,在漫长的人类繁衍的历史中,中医药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说没有中医药,就没有中华文明也不为过。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针灸疗法;东汉华佗是世界上最早的外科医师,其使用的麻醉剂就是中草药麻沸散;目前正火的免疫学疗法萌芽于中国的唐代——药王孙思邈用取自天花口疮中的脓液敷着在皮肤上来预防天花;明代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问世后,早在17世纪就传至国外,已有日、英、法、德、俄、朝鲜以及拉丁文等多种文字的译本,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新中国解放后,中医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老百姓防病治病的基本武器。中医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应该大力弘扬传承,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医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总结出一整套科学适用的理论。阴阳五行学说综合了中国古代唯物哲学朴素的自发的辩证法思想、自然科学思想。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是目前人类正在倡导的精准医疗的始祖。强调“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是人类最早的预防医学的概念。中医强调“医者仁心仁术”,不主张一上来就动刀子切掉……。用中医泰斗邓铁涛的观点概括:中医代表着最先进的医学理念,是另一个主流医学。

 

如此博大精深的主流医药学,却在近年遭受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步履维艰。

 

什么让中医药如此步履维艰

 

一是医学的进步,特别是西医药的发展。人类的生物技术革命正在兴起,医药学日新月异。过去老百姓赖以生存保命的武器有了多重选择,当然备受冷落。就好像有了收音机以后,报纸会收到冲击一样。

 

二是目标人群的改变。50后之前(生于1950年之前)的群体,是中医药呵护大的,对阿胶当然倍感亲切;60-80后,中西药都能接受,虽然不吃阿胶但是知道补血;90到00后,基本没看过中医,没吃过中药,怎么能让一个00后的小姑娘买阿胶?而更要命的是,未来的消费主导群体是00后、10后……

 

三是妖魔化中医药的思潮。由于各种原因,使得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妖魔化中医药的思潮。如果不加制止,这股力量对中医药的发展可能是毁灭性的。

 

四是市场经济下中医药群体鱼目混杂,败坏了行业名声。一小撮不良从业者在利益诱惑下,打着中医药名号从事非法勾当,败坏了行业名声。

 

面对妖魔化中医药的浪潮,这些年来,国家层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略举一例:2019年10月26日,国内主流媒体都授权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核心思想包括: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要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要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国家层面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扶持中医药发展。中医药从业者也在努力寻找给自己证明的契机。而突如其来的的新冠病毒疫情,就给了这样的一个机会。

 

老百姓对中医药认知的改变

 

从2019年底至今,新冠病毒疫情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这期间,中国老百姓对中医药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而言,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疫情伊始,医药界对中医药就抱有期望,但普通百姓没有关注。事实上,早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指南》第一、二版里,就明确提出了“中医药治疗:根据症候辨证施治”的字样,说明医药界一开始就对中医药抱有厚望的。这可能和2003年非典时,邓铁涛教授良好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有关系。但此时,老百姓对中医药还普遍停留在过往的印象里,没当回事。

 

随着疫情的发展,诊疗指南大力推荐中医药,但民间普遍怀疑。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指南》第三、四版里,大幅增加了中医药治疗的内容。所不同的是,第三版强调了辨证论治,着重推荐了一些汤剂和饮片。而第四版则把病人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的病情推荐了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等。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