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社区指导原则》发布,全新的骨质疏松诊疗社区地图“出炉”。 芊烨 摄
关注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社区指导原则》上海发布
中新网上海10月20日电 (记者 陈静)今天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记者20日获悉,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在上海发布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社区指导原则》(以下简称社区指导原则)。全新的骨质疏松诊疗社区地图同期“出炉”,帮助患者就近获取骨质疏松诊疗机构的信息。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夏维波教授告诉记者,社区指导原则更专注于在社区层面强化骨质疏松的预防、筛查和早期诊治,并在社区医院和中心医院之间建立转诊和联动机制,从而为惠及更多早期骨松患者、强化社区的骨松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骨质疏松症(以下简称骨松)是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松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骨松越发成为公共健康问题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中国的骨松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骨松患者就诊率和治疗率极低。延误骨松的诊疗会极大增加骨折风险,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经济负担。目前,由骨松导致的骨折已成为老年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主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章振林教授表示:“中国骨质疏松诊疗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大众对骨松的认识有诸多误区,往往在发生脆性骨折后才去就医。另一方面,社区医师对骨松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随访也存在认知不足的现象。
章振林指出,因此,在中心医院加强骨松的规范化诊疗之外,也要提高社区医院对骨松的筛查和早期诊治能力,改善社区居民的疾病认知和管理现状。
据悉,2017年,中国发布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在此基础上,社区指导原则着重突出了细化对骨松早期筛查的指导,普及骨松自我筛查、骨折风险预测、跌倒风险筛查、步态和平衡能力评估等方法和工具,强化社区层面的骨松诊疗能力。同时,社区指导原则还建立骨松分级诊疗和社区管理模式,明晰骨松患者的转诊标准和原则,设定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分工和诊疗目标,推动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记者了解到,骨松的早期筛查和规范化治疗同等重要。社区指导原则强调对骨松的筛查,不仅有助于社区医生及时诊断早期骨松患者,也利于提升社区公众和高危人群对骨松的认知。而社区和中心医院的联动转诊,将完善对骨松从筛查、识别、确诊、治疗、康复到随访的全程管理,推进社区慢病的分级诊疗和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为慢病管理提供更多经验。
据悉,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的专家们还公布了全新的骨质疏松诊疗社区地图,帮助患者就近获取骨质疏松诊疗机构的信息。新发布的社区地图涵盖了北京、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宁波6个城市的50多家社区骨松诊疗中心,这些社区医疗机构成立了骨松专病门诊,配备专业医师和治疗药物,将为高危人群和骨松患者的疾病筛查、转诊和随访管理等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未来这个名单还将持续扩大,覆盖更多城市与社区,将中心医院与社区形成一个联动互通的分级诊疗网络,让更多骨松患者收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