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翻倍增加的收入依旧没有解决亏损问题。趣头条还是在烧钱拉客和留客的泥淖里,无法自拔。趣头条2016年净亏损1090万元,2017年净亏损9480万元,2018上半年净亏损为5.144亿元。即使除去奖励两位创始人股权激励的1.8亿,趣头条2018上半年的实际亏损也有3.3亿,而2017年同期只有2830万元,增幅近11倍。
但为了保持这个增速(更多的是面子工程已经开始做了,就不得不继续做下去),只有继续融资。2017年10月1日,趣头条获得4200万美元A轮融资。今年3月16日,趣头条又完成逾2亿美元的B轮融资,整体投后估值超过16亿美元。
就在上个月,趣头条再引入包括人民网旗下基金在内的战略投资,投资额约6000万美元,估值再次上涨,达到27亿美元。不久前,趣头条还获得了来自京东集团4000万美元的认购意向,同时得到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澎湃新闻的战略投资。
8月18日凌晨,趣头条宣布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想要在纳斯达克上市,并融资逾3亿美元。而不到半个月时间,趣头条就在9月4日,再次更新了招股书,延迟到9月14日挂牌交易,预计发行1600万份ADS,代表A类股大约400万股普通股,而发行价介于7.00-9.00美元/ADS。根据计算,趣头条募资金额在1.12亿美元-1.44亿美元之间,融资金额一下子腰斩。
但更大的问题并不在融资金额,而是趣头条秉持的仍然只是传统互联网的粗暴打法,依靠烧钱抢占用户,并寄希望资本加注,来为自己续命。但资本还会不会接盘,愿意花多少钱接盘成了未知数。根据上市之后拼多多的第二季度财报,拼多多累积净亏损已达78亿,那上市后的趣头条又将亏损多少?
趣头条与低价拼购的电商“黑马”拼多多相似,都是以微信、QQ为根据地,拉人头的形式来构建自己的用户生态,人头越多,用户获得的好处也越大。这也导致趣头条主要的精力聚焦于如何获得更多的用户,对平台的内容却没有那么上心。
人民日报更是在今年5月发表文章《人民日报调查“刷新闻赚现金”App:内容低质频遭吐槽》中批评趣头条们的内容低端,充斥着各种打擦边球的假新闻和低俗信息。一旦拥有巨大公信力媒体的低端说法成为趣头条的代名词,趣头条很难摘下这顶不好听,更不好用的帽子。
在拼多多崛起时,马云曾说过,让拼多多替自己教育用户。那趣头条呢,焉知不是在替今日头条教育用户?
身居上海,心在农村的趣头条精英们,虽然深知人性弱点,但也应该明白用户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傻。一个只把趣头条当做赚钱工具的用户,实际上并不会关注趣头条发布的任何信息。更重要的是趣头条引入流量的网赚模式,很可能导致一个文盲只要经过教导,也可以在趣头条上赚取金钱。
我国文盲高达8700万,其中2000万左右为15至50岁的青壮年文盲,而且90%在农村。
这样的用户,虽然造就了平台的繁荣,但广告的转化率并不高,即使用户有点击有转化,也并未是广告商所期望的状态。
因为趣头条的用户降级,必然引起的是消费需求的降级。因为趣头条的用户降级,必然引起的是消费需求的降级。
我国收入水平最高的前20%数量的居民,2016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259.5元,收入最低的20%人群,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仅为5528.7元,不到高收入人群的十分之一。
“农村贫困地区平均月收入只有600元左右,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这样的收入只够一天吃四碗炸酱面而已”。
趣头条这样的目标用户们,看新闻只是为了赚点小钱,改善伙食而已,所有钱都用于日常支出了,根本无力购买趣头条上的产品。所以,一旦广告主发现趣头条的流量并不能为自身带来好处,主要依赖广告收入的趣头条,将面临何种境地,可想而知。
在招股书中,趣头条称未来可能会遭遇政策监管趋严、营收结构单一、用户忠诚度下降等问题,其中,趣头条特别说明公司尚未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和《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是2017年6月1日网信办新修订《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结果,它首次将微博、微博和网络直播新媒体形式纳入到监管范围内,要求相关单位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根据新京报记者报道的,趣头条同样未获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按照2008年实施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凡从事网络视听经营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应当取得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否则将构成非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