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医生在线网 据中国青年网28日消息 不得不说,杭州来女士案件之所以能引起人们关注。除了凶手惨绝人寰的作案手法以外,更重要的是杀人者是丈夫。每每想到这,就令人不寒而栗。近日,日本神户市出现一例“模仿”事件,不过这一次是33岁女子试图用弩和刀杀害熟睡的丈夫,这个计划并没有成功。
夫妻是男女合法婚姻关系,生活中两个人要一起面对人生的各种困境,两人执手白头偕老。然而因为生活中的一点点矛盾,而痛下杀手,这未免也太恐怖了。很多单身女性纷纷表示还是单身好。
“模仿犯罪”为何愈演愈烈?犯罪上的模仿效应大抵来说是建立在反社会人格上的模仿犯罪。模仿只是一种形式,反社会人格才是根源。
反社会人格指出患者出现本能欲望、兴趣嗜好、性情脾气等方面的异常改变,但没有智能、认识或推理能力方面的障碍,亦无妄想或幻觉。后来逐渐被“反社会人格”取代。有这种障碍的个体的突出点是行为具有悖德离社会规范的倾向,且在损害社会和他人之后没有愧疚之心,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的报复社会。由此,就算对于朝夕相处的枕边人也可以痛下杀手。
根据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来看,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丧父丧母或双亲离异、养子、先天体质异常、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即便在做了大多数人通常会感到可耻和罪恶的事后,在情感上也无反应。
有心理学家发现,反社会人格障碍随着年纪的增大会出现缓解和改善。实践中发现,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实施认知领悟疗法有一定疗效。施治者可帮助患者提高认识,这些措施对减少患者的反社会行为不失为有效的方法。目前确实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