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冬至养生:夏养三伏,冬补三九!

发布时间:2021-03-21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养生:明年壮如虎,全靠冬至补!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因为“冬至一阳生”。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而冬至更是补阳的最佳时机。

古代纪念

冬至在周代曾作为新年元旦,是个很热闹的日子,直到今天很多地方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后来尽管有了正月春节,但冬至仍被当做一个较大节日,被称为亚岁,有“冬至如大年”的说法。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记载冬至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三防

防冻疮

人们开展户外劳作和活动时,如果没有注意到手、脚、耳、脸等部位防寒保暖,冻疮就会自觉“报到”。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差、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也会引起或诱发冻疮,所以大家应及时预防:进行耐寒锻炼,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注意全身保暖;对于过去已生过冻疮的部位,应特别注意保暖防湿;通过食物温补和药物预防

防呼吸道疾病

冬至前后天气寒冷,人们主要在室内活动,加之冬季人们习惯于门窗紧闭,室内通风不足,大大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几率。其中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易在集体单位发生暴发。要预防呼吸道疾病,就要注意居室通风,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自我防护,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防心血管疾病

冬至最显著的天气特征是气温低,人们常常特别关注低温寒冷对健康的影响,殊不知,冷锋过境、阴霾天气、冻雨和降雪等“坏天气”对人体的健康和负面影响也很大。冷锋过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其中,心血管病患者对此最为敏感,心脏疾病发作频繁,冬至御寒保暖很重要

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而冬至更是补阳的最佳时机,中华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更是体现了顺应大自然变化的养生之道。大家又是怎样吃出健康呢?

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按照道家理论,宇宙起源于阴阳不分的混沌状态,盘古开天地,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从此才分出阴阳。冬至这一天的气象正像混沌初开,所以人们吃馄饨来应和天象。

汤圆

而在南方,馄饨变成了汤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古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赤豆饭

在江南某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小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害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趋避疫鬼、防灾祛病。

饺子

在河南,冬至的习俗是吃饺子。相传出于河南南阳的医生张仲景曾在长沙做太守,告老还乡时适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内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煮熟,做成一种叫“祛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冻伤都治好了。

or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冬至养生食谱

羊肉炖萝卜

[配料]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羊肉炖萝卜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炒双菇

[配料]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