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来临。端午节当天,餐桌上有两样东西总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粽子和酒。依照旧时民俗,端午节这天饮酒,可以避邪、驱虫。于是,关于端午饮酒的佳话从古至今一直绵延不绝。
雄黄并不适合入酒饮用
端午饮雄黄酒是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一个标志性的风俗。古语有“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之说。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雄黄酒是人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即便不喝,也有喷洒、涂抹雄黄酒的习俗。
雄黄是一种含砷的硫化物,颜色从鲜黄到偏红都有,但以黄色居多,所以称为雄黄。作为一种中药材,雄黄性温、微辛,有毒,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古代人便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辟邪,让自己不生病。
然而,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由于雄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其中含砷约75%、硫24.9%,遇热易分解氧化变成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其毒害作用可影响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和泌尿系统等,食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受药品管理的限制,雄黄如今在药房已不能随意买到,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也就渐渐消失了。
端午美食新常态 粽子+黄酒
随着时代的变迁,黄酒搭配粽子也成了人们常年累积的习惯。
黄酒是一种以糯米、粳米、黍米为原料酿造的低度酒,酒精含量一般在14%-20%,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黄酒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为世界三大古酒。
比起白酒,黄酒低度、柔和,尤其适合在冬季和夏季饮用。冬季饮用一杯温黄酒可以驱寒保暖,夏季则可以生津止渴。
较为出名的黄酒产地主要分布在绍兴、福建、江西、江苏、无锡、广东和山东等地。每一地酿造的黄酒都有特色,像绍兴加饭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坛酒、广东珍珠红酒和山东即墨老酒。
在古代,人们认为黄酒也可以驱邪,但无法解释出其中的原理。如今,人们已用科学证明,黄酒具有营养丰富、强身健体等功效。
黄酒的饮法变化多样,不同的饮法会产生不同的功效。凉喝黄酒有消食化积、镇静的作用。烫热喝的黄酒能驱寒祛湿。将黄酒与桂圆或荔枝、红枣、核桃同煮,可具有一定益补气血的功效。以黄酒作为药引,加入中草药,更易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易于人体吸收。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记载“诸酒醇醨不同,惟米酒入药用”。米酒即黄酒,由此可知,历来人们用黄酒作酒基制成养生和医用治病的酒,而且说明黄酒与中药药剂有一种天然的糅合因子或亲和性。
加阿胶 黄酒保健功能更好发挥
查阅药酒文献就会发现黄酒是绝对的主角,《本草纲目》记载的69种治疗疾病的药酒,都是以黄酒制成的。
在黄酒中泡入各种药材,假以时日,黄酒和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会充分交融,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每天喝上一杯,黄酒和药材的双重功效可以起到增强体质、改善气血的作用。
很多人喜欢自己在家调制药酒。由于不懂中药药理,自制药酒最容易出现一个误区——一味追求温补,完全不理会中药配伍的规律,把鹿茸、狗鞭、高丽参等温燥的中药材一股脑地泡入酒中。
实际上,调制药酒的讲究颇多,比如在药物配伍上应该遵循“阴中求阳”的原则,在使用温燥药材的同时,也要适当用一些滋阴的药材。不顾药理,一味追求温补,很容易导致阴阳失衡,出现副作用,反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针对现代人对养生的诉求,北京同仁堂推出的同仁老酒就是不错的选择。
同仁老酒的基酒是产自山东的即墨黄酒。其与绍兴加饭酒、江西九江封坛酒名声相当,又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