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月5日前后是小寒节气。
民间有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是全年24节气中最冷的节气。
人们经过春、夏、秋的消耗后,脏腑的阴阳气血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
or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养生药膳》
补气养血腊八粥
小寒饮食中最大的特色是腊八粥。
传统的做法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干等作为配料。通常只需要取其中数种熬粥即可。
清《粥谱》认为,腊八粥是“食疗”佳品,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防止便秘、养颜美容。
多吃梨调肺降火
冬季因室内温暖,天气干燥,很容易上火,所以梨就成为最佳的水果。
医书记载性寒,味甘,微酸,入肺胃心肝经。
主治热嗽,止渴,治中风不语,止心烦、气喘。能调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多吃山楂防疾病
临近年关,应酬多了,肚里油水也多起来,胃肠可能有点吃不消了。
在小寒节气前后,可以选择食用一些山楂,其最重要的功效是健胃、消积,中药中有名的焦三仙(助消化、治腹泻的常用方剂),山楂即是其中“一仙”。
山楂,活血化淤,有助于解除局部淤血,对跌打损伤有辅助疗效。山楂色红入血,消瘀血、去瘀滞,历代医家均有用山楂治妇人产后腹痛、血瘀疼痛及难产的记载。
中医认为,山楂只消不补,脾胃虚弱者楂应有所节制。尤其是儿童,长时间贪食山楂,对牙齿生长不利,食用后要及时漱口刷牙,以防伤害牙齿。孕妇莫吃山楂!山楂破血散淤,刺激子宫收缩,可能诱发流产。
喝鸽蛋汤补肝肾
原料:枸杞、黄精各10克,鸽蛋4个,冰糖适量。
将枸杞、黄精洗净切碎,待用。锅中注入清水,加入以上食材,煮沸后约15分钟把鸽蛋打破后逐个下锅内,冰糖入锅同煮至熟。润沛滋阴。
or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正安医嘱》
时逢“小寒”话养生
小寒是第二十三个节气,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在“小寒”莅临之际,我们怎样把握养生的原则呢?
《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精辟明确地指出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潜藏阳气包涵了起居、饮食乃至情志等方面,人们的状态应如同蛰虫一样,保持身心的平静,减少张扬,养精蓄锐,等待春季适宜的气候破茧而出。
如果冬日泄了阳气,春天易生温病。基于此,冬季养生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起居保健》
《黄帝内经》起居调养强调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而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即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其次,要注重双脚的保暖。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脚要保暖,睡前要用温水洗脚,并搓脚心100-200次,以补肾健脑。
“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于温暖,失去他万物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