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部分健身房里的空气或比雾霾天的户外空气还差

发布时间:2021-06-20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健身房里有很多运动器械。有些器械如果不按规定使用,很容易就会发生运动伤害。”王凤珣说,健身房常见的意外伤害,不外乎扭伤、肌肉拉伤和骨折几种,“一般来说,刚去健身房的新人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使用器械,就极容易造成运动伤害。毕竟不是每个来健身房的人都会购买私教课程。这就要看健身房是不是有一个能覆盖到各个层次用户的的器械使用方面的普及讲解了。”
而除了扭伤、肌肉拉伤和骨折这几种明显的伤害,在健身房还会有一些“隐性”的运动伤害,比如关节磨损和韧带伤害。这些运动伤害可能像环境伤害一样,不会在一两天内就在人身体上有明显的体现,但是日积月累造成的伤害,却是对人的健康危害更大,也更难以康复。“这种隐性运动伤害往往是过量锻炼所造成的。一个标准的健身房,应该对他们的会员进来锻炼之前进行身体评估,给他们的锻炼量进行建议。”王凤珣说。
相较于环境伤害和运动伤害,意外伤害则数量较少,但是,一出事儿就都是“大事儿”:今年8月,北京一男子在某健身房上健身课时突然晕倒,大约过了三分钟后,健身房才有人赶来为小伙子做心脏复苏,但是按压的节奏又是有快有慢。6分钟后,这名男子周围的人已经停止了救援而是等待医生的到来。但当救护车抵达健身房时,男子已经死亡;同样是在夏天,今年7月,沈阳一名刚参加完高考的女孩参加某健身房举办的减肥训练营,也在训练11天后猝死;再往前,今年4月,在南京和葫芦岛,也分别有两起健身房内顾客猝死的事件见诸报端……
在王凤珣看来,出现类似“休克”“昏迷”“猝死”这样的意外伤害,究其原因可能比较复杂,很难说是哪一方面的主要责任。不过,在锻炼者出现意外伤害时,健身房是不是有及时的应对措施则是另一回事:“健身房里出现意外伤害最主要的可能是心脏骤停,这时候最好能在‘黄金8分钟’不间断地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术,直到救护车到来。所以说,对于俱乐部设施而言,应该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做出一些预案,配备必要的设施配置——比如心脏除颤仪,一般的俱乐部都建议配备除颤仪等。而对于健身教练员来说,有些培训机构在培训教练员时也会要求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然而,无论是急救设施还是急救技能,在各个健身房只是“建议”而非“必须”存在的配置。
“很显然,北京8月份那个事情,健身房就没有除颤仪等设备,教练员对心肺复苏术也掌握得不是十分清楚。”王凤珣说,“也不是说有了这些设施和技能就一定能把人救下来,但至少能提高救活的几率。”
规模太小,健身行业缺乏监管
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健身市场也越来越被看好。美国《商业周刊》网站日前就曾撰文分析说:未来20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健身市场,就算仅有4%的中国人进入健身房,也需在未来20年内新建3万家俱乐部。
而据澳大利亚商业信息公司IBISWorld报告,2004年,中国有1434家商业健身房,年收入约5.82亿美元;2012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增至5749家和36.9亿美元。该公司预测,2018年中国的健身产业将价值68.3亿美元,雇员人数将接近25万。然而,在如此庞大的市场背后,健身房却又有着上文中出现的种种健康隐患。“去健身房不一定健康”这样的悖论,与健身房被普遍看好的发展前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健身行业是中国诸多行业中少数的、以民营为主的行业,因此很少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监管。”王凤珣介绍说,目前,只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体育总局牵头做过一个关于健身教练的资格认证。通过教练资格认证的考试科目中,也并没有急救相关的知识技能。至于健身房本身,更是没有相关的管理规范,“可能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健身行业的规模还是太小。”
此外,目前国内也没有关于健身房对人各种损伤的数据统计。“俱乐部肯定不会做相关统计,如果有第三方想要进行统计,也要跟健身俱乐部打交道,其实也比较难实现。”目前,只有一个关于健身房运动伤害的“推测数字”是参与人群的30%,“这还是根据田径协会对马拉松运动员的调查显示以及综合来自美国的一些数据显示,我们只能是根据类似的运动量来推算在健身房造成运动伤害的人的比例。”王凤珣说,马拉松虽然看起来整体运动强度比健身房更大,但是其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健身房中的人往往会在第一次运动的时候就练习过量,从而造成伤害,因此总量应该差不多。
面对健身房的各种显性、隐性的伤害,不少医生和健康专家都建议,即便是在冬天,锻炼者最好也能在户外锻炼。而如果一定要选择健身房,也不要选择刚刚开业的、刚刚更换地板或设备的健身房,同时也要检查健身房的一些应急设备是否齐备。锻炼者也应循序渐进,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
当然,更重要的,则是期待尽快能有一个更加规范化、更加健康安全的国家标准,来整顿一下有些鱼龙混杂的健身行业市场。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