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青少年减防灾教育普遍存误区 孩子要懂得自救、(2)

发布时间:2021-05-25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后来谷仓和志愿者们说服孩子父亲,把孩子送到医院检查,这才发现孩子腿骨折了。如果孩子送医不及时会造成多严重的后果,谷仓不敢去想。但是让他深受触动的是老百姓对灾害中二次伤害的忽视。

  “二次伤害造成的后果不容小觑,我们希望大众都能够具备这样的安全意识。”谷仓设想,通过对一个孩子的培育,影响一个家庭,然后逐渐带动社会的认知。

  比起青少年自身安全意识不足、对二次伤害不够重视,让谷仓更担心的是孩子们被“错误普及”。

  一次,他被邀请做一个减防灾知识竞赛的评委,看到其中一个宣传点:“不熟悉水性的孩子,请不要参与溺水救援”。

  “这就是说懂得水性的孩子就可以下水救人吗?”谷仓当场就指了出来:“会游泳和会救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类似的误区谷仓经常碰到,因此在他的减防灾知识普及中,始终坚持一个理念——杜绝孩子参与直接救援,或者说肢体接触性救援和入水性救援。

  他举例说,当身边小伙伴溺水的时候,可以呼救寻求成年人的帮助,或者利用绳索、木棍等物体非肢体性接触救援,而不是直接伸手过去拉。

  “一定要避免一个孩子溺水,小伙伴们直接施救,导致更多人溺水遇难的悲剧发生。”遇到过太多这样的事故,说到这儿,谷仓特意加重了语气。

  谷仓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来普及常识性救助知识,教育孩子们首先不去危险的地方,其次,一旦发生了意外事件,孩子们要懂得自救、呼救,掌握科学规范的求生方法。

  不追求数据增速,要教一个会一个

  很多类似的知识普及性志愿服务项目发展都比较快,但是谷仓坦言,自己这么多年如果单看数据增长,并没有多少“成绩”。“我们不一味追求普及人数上的增长,关键要看有多少孩子真正掌握了自救技能”。

  经过几年的实践积累,谷仓的“燕赵校园减防灾工程”形成了一整套4个专题、系统的教学课程。他还感觉到,许多学校逐渐开始重视减防灾教育了。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以前团队要走进校园“自我推销”,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主动邀请他们进校园开展减防灾知识普及。特别是寒暑假前期,不少学校还会专门定制防溺水、防火灾的专题辅导。

  不仅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去年,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燕赵校园减防灾工程”还获得了金奖。

  “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团市委的认可,课也多了起来。”谷仓介绍,目前团队有10个人可以独立完成宣讲,但是光靠这些力量还不够。“我们正在尝试从每个学校找一到两名老师,通过向老师赠送相关课件、普及减防灾知识,再请他们为学生普及”。

  一年前,谷仓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担任团邯郸市委兼职副书记,同时,他也有了发挥特长的平台和条件。到任后,了解到为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及困难青少年健康成长,团邯郸市委曾在2014年创建了“春雨乐园”项目,谷仓和团市委“一拍即合”——“春雨乐园”项目增加一项为农村留守儿童普及减防灾知识的任务。

  下一步,谷仓计划将项目推广到邯郸周边甚至河北各大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去,培育减防灾的“宣传员”,通过他们向身边人普及减防灾常识,从而形成一个辐射状的传播网络,让更多孩子受益。

  今年,该项目在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创建活动中获得提名奖。谷仓设想,将来,他们会利用互联网+公益,把防减灾工作的知识点,做成动图或者动漫,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块,通过互联网平台提高传播效率。“有些学校比较偏远,可能志愿者不能一一到达,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视频送给当地学校,让更多孩子受益”。

  他还希望,通过互联网呼吁全社会重视校园减防灾工作。经过这几年校园减防灾知识的推广,他明显感觉只通过志愿者自下而上的推动,速度慢、收效甚微。“如果政府能够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自上而下推动,效果会好很多”。见习记者 杜沂蒙 实习生 马赛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