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继城市医联体后 县域医共体也来了

发布时间:2021-06-28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28日,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发布《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底,在500个县初步建成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

 

5月22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2019年底,100个试点城市全面启动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与管理,每个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

 

早在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结束后的“部长通道”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就指出,“我们在今年准备建设100个城市的医联体,500个县的县域医疗共同体”。

 

“在城市,按照规范发展、包区包块、防治结合、行业监管,建立紧密的医联体,防止盲目扩张,防止大医院的跑马占地。在农村建立县域的医疗共同体,就是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县乡一体化主要解决乡村医生水平提高的问题,乡村一体化主要解决村医待遇的问题。”

 

自此,100个城市的医联体和500个县的县域医疗共同体试点全部启动!

 

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主要发挥地市级医院和县医院的牵头作用,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医疗服务同质化。

 

今年,我国将在100个城市开展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在医疗集团内部建立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远程医疗系统、远程会诊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双向转诊系统,各级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为患者提供连续一体化的诊疗服务。同时,重点在500个县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国家卫健委要求,网格化布局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和医共体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完善双向转诊制度,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明确转诊标准和转诊流程,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医疗照护、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推进重大疾病和短缺医疗资源专科联盟建设。

 

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优势,调动积极性,重点推进肿瘤、心血管、脑血管、呼吸、感染性疾病、重大传染病等重大疾病,以及儿科、麻醉科、病理科、精神科等短缺医疗资源的专科联盟建设,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强弱项、补短板,促进专科整体能力提升,逐步减少患者就诊跨省级行政区域流动。

 

附《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解读

 

一、文件制定背景

 

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健康中国建设,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明确要在县域组建医疗共同体,逐步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经过近两年的改革实践,全国已组建3000余个县域医疗共同体。其中,山西、浙江、安徽等省份高位推动,全省统一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他省份也开展了积极探索。实践表明,县域医共体建设既有利于密切县域内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也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为广大居民提供连续性、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与此同时,县域医共体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涉及深层次的利益调整,相关政策措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一些地方在医共体建设中出现一些苗头性的问题,例如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医疗轻公卫以及外部支持政策不完善不到位等。为推动县域医共体健康发展,在总结地方典型实践的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中医药局研究制定了《通知》和《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拟在全国遴选一批工作基础好、改革创新意识强的县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通过试点,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整体绩效,更好的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健康中国建设。

 

二、《通知》主要内容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