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线的今日头条通过快速迭代和Android,iOS双管齐下的策略,在国内智能机普及的浪潮下,迅速占据了移动新闻市场。算法驱动的个性化推荐成为了用户打发碎片时间的利器。等到巨头们回过神来开始研究头条的模式,它已经是营收100亿的互联网新贵了。
腾讯在2015年推出了天天快报来对抗今日头条。因为腾讯意识到,头条威胁的不仅仅是腾讯新闻这样的资讯类应用,更有腾讯的赖以生存的游戏等应用。在空间逼仄的互联网下半场中,竞争已经是对注意力的全面战争。用户在新闻资讯中消磨了时间就必然降低在游戏中的沉迷程度。
今日头条也深知,如果要对抗腾讯这样的巨头,仅仅靠资讯类应用是行不通的。在2017年初,头条建立了包括抖音、西瓜视频、火山食品以及诸多知识付费、车、教育等垂直产品在内的产品矩阵。在协同效应下,今日头条的日活在2017年下半年超过了1亿,超越腾讯新闻,成为了新闻资讯类APP的冠军。而天天快报的日活却增长缓慢,与头条的差距越拉越大。到2018年6月,天天快报的日活只有5000万,不足头条的四分之一。
亲儿子输掉的战争只能指望干儿子来找回场子。2018年初,腾讯领投趣头条2亿美金。不过,在趣头条上市时,趣头条在易观千帆的指数统计中也只是与天天快报相当,并没有像拼多多那样具有强劲挑战者的姿态。
在TMD三小巨头中,美团和滴滴因为业务必须不断烧钱,不得不投靠巨头。而今日头条的“轻模式”保证了自身的独立性。在后来进军需要烧钱的短视频领域时,今日头条已经有足够发展的营收了。
和今日头条并列的滴滴和美团都是腾讯的“干儿子”,再加上京东,可以说是腾讯系三雄。而腾讯的亲儿子里最出色的当属QQ与微信。“亲儿子+干儿子”的格局的形成实际上概括了大半个腾讯发展史。
早在2006年,依托QQ无与伦比的用户粘性不断进军其他领域的腾讯就被视作“全民公敌”。当时,腾讯的门户网站超越新浪,成为流量第一;在休闲领域取代联众成为老大之后又进军大型网游,同盛大和网易短兵相接;在网络拍卖、在线支付以及搜索市场的布局让马云和李彦宏也成为了对手。
通过快速模仿积极进入各个领域使得腾讯得了个“山寨帝国”的称号,但马化腾却把腾讯的这种“积极模仿而不主动创新”经营策略概括为“后发是最稳妥的方式”。争议自然是少不了的。腾讯《QQ堂》游戏因为模仿盛大《泡泡堂》还遭到过授权给盛大拥有《泡泡堂》原型游戏《BNB》的NEXON公司的诉讼。那是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第一起跨国著作权侵权案。
除了在各个成熟领域与巨头们鏖战,腾讯在有潜力的新兴领域也毫不放松。当时的风投在与创业者交流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腾讯进入你们的市场,你们如何应对?”
2005年,腾讯收购了张小龙的Foxmail后,让他带团队重建了QQ邮箱。2008年,根据艾瑞数据,QQ邮箱用户数超过网易成为行业第一。收购之后快速融合新团队,这时制造亲儿子另一种方式。当然,融合的前提是共同的价值观,马化腾、张小龙都是十分重视用户体验的程序员。
亲儿子中最著名的失败者就是腾讯微博。它被用来对抗抢先一步抢到移动互联网传票的新浪微博。虽然微博看似是一种新兴的社交应用,但其实更具备媒体属性。而熟悉媒体运营的曹国伟、陈彤自然比性格内向的马化腾要更胜一筹。“能够战胜微博的,一定不是另外一个微博”是马化腾对腾讯微博失败的总结。
转机来自于从内部赛马机制中脱颖而出的微信。这是位于广州的张小龙团队打造的一款模仿kik的产品。虽然发布时间比雷军的米聊晚了1个月,但快速迭代带来的产品力和腾讯稳健的运营能力让微信在推出半年后的2011年7月彻底爆发,日增用户数超过10万。与微博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