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踏雪辞旧岁,金羊仰角迎新年。农历乙未年的美好生活从健康养生开始!如何按节气养生健体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份为您精心打造的乙未年养生月历吧。
农历一月 (2015.2.19~3.19)
节气:雨水 惊蛰
养生关键词:降火 春捂
正月是新年,为赶回家过春节,火车汽车上人多温度高,易出现上火、口渴、便秘、干咳等症状,建议在车上少吃辛辣及卤制品,不妨吃些柚子、黄瓜等降火。
从雨水开始,气温逐渐回升、降水也渐多。但冷空气与暖空气仍会频繁较量,所以雨水节气常出现“倒春寒”,春捂的要点是“下厚上薄”,捂好背、腹、足底。背部保暖护好“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寒从脚下起”,足部保暖身体才能真正暖和起来。惊蛰后春风拂面,易引动肝阳,并伴多痰,可吃些海蜇清热化痰、降压消肿。
农历二月 (3.20~4.18)
节气:春分 清明
养生关键词: 清热 润燥
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是调整阴阳平衡的好时机。俗话说:“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春分以后,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呼吸消化功能加强,内分泌激素尤其是生长激素分泌增多,是孩子们长高的最佳时段。春分这个时候的香椿,香味浓郁,鲜嫩清脆,口感和营养都是很好。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功效。
“断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这是苏东坡描写青蒿的优美诗句。清明前后北方风大雨少,气候干燥,容易干燥上火,而青蒿正是美味娇嫩的时候,怕上火的朋友,不妨吃上一些青蒿蹄花汤,清热滋补润燥。
农历三月 (4.19~5.17)
节气:谷雨、立夏
养生关键词:控压 排毒 拿五经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农历三月初三这天,不少地区都有吃荠菜煮鸡蛋的风俗。初春是高血压病好发的节气,食用荠菜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有降血压、降低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前后,空气湿气大,要注意排湿排毒。此时竹笋纷纷破土而出,可食之通便护肠,排毒养颜。
立夏后,人们常会烦躁上火,食欲、睡眠不佳。可用中医经典养生方法“拿五经”:即用五指同时分别点按人头部正中线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每次不少于3~5分钟,可调节神经功能,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
农历四月 (5.18~6.15)
节气:小满 芒种
养生关键词:养阳 祛湿
小满后,我国大部分地方高温、多雨,体内湿气会增加,情绪也会更易烦躁,汗液的排泄加快,中医认为“气随汗脱”,阳气会因此受损。此外,热天人们比较贪凉,易感受寒湿而伤阳。可按揉足三里穴养护阳气、补中益气。
芒种湿度增加,使人易四肢困倦,萎靡不振,痰湿内聚。夏季此时有了大排档,“肥甘厚腻”会困住脾胃,进而出现痰湿体质特征,如食量大、容易疲倦、舌苔白腻、不爱喝水、大便不成形等,不妨按摩丰隆穴健脾胃祛痰湿。
农历五月 (6.16~7.15)
节气:夏至 小暑
养生关键词:养心 明目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因此端午节又叫“端阳节”。端午养生用艾灸,能使人解除疲劳,享受轻松。在家中适量燃烧艾条还有驱蚊虫和秽气的效果。
夏至后,真正的“烤”验才开始。天气时而炎热、时而闷热、时而湿热,人的情绪也会一波三折。此时可练中医经典气功“六字诀”中的“呵”字决防治心病,缓解焦躁情绪。呵,读(hou)。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如此动作6次为1组,一般要连作6组。
进入小暑节气后,为躲避炎热很多人喜欢待在空调房里,殊不知这有碍养生,最好采用自然的方法防暑降温。
农历六月 (7.16~8.13)
节气:大暑、立秋
养生关键词:防中暑 贴秋瞟
大暑多在三伏中最热的中伏,气温高多雷雨,易挟湿。暑湿之气会乘虚而入,使人心气亏耗,易引发中暑等疾患。当全身出现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出汗等情况时,多为中暑先兆。最好脱离高温环境,解开衣领,喝点凉白开,吃点水果,尽量到阴凉的环境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