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大健康”称为产业的时代,各种“养生”“保健”方法层出不穷,“清肠”是其中极具号召力的一条。为了“清肠”,有的人改吃素食,有的人吃“清肠食品”“清肠保健品”,有的人直接肠道进行清洗……
人们认为“便”是污秽的,所以便中必然含有很多“毒素”,如果这些便留在体内成了“宿便”,那些“毒”就会危害身体。所谓 “清肠”,就是把那些“宿便”排出,并且把附着于肠壁上的“毒”也清除掉。
我们吃饱之后,食物充满了胃。食物在胃里进行“预消化”,然后进入小肠。一般情况下,我们吃的食物是各种食材的混合,从胃里排空需要4到5个小时——然后,我们就会饿。进入小肠的食物会进一步被消化,几个小时之后其中的营养成分大部分被吸收,而剩下的残渣进入结肠。这些残渣主要是水,其中含有一些膳食纤维和电解质。一部分膳食纤维会被肠道菌代谢分解,产生一些小分子有机酸和维生素之类。这些有机酸和维生素,以及残渣中的电解质和水,会被进一步吸收。没有吸收的部分到达直肠,因为水含量减少而变硬,就变成了“便”。
很大程度上,“便”的形态取决于残渣从小肠到达直肠的过程中水被吸收的情况。如果残渣通过速度快,被吸收得就少,便会比较软,极端情况就是腹泻了;如果通过速度慢,水分被吸收得过多,残渣就会比较硬,极端情况下就出现便秘。
“便”是食物的残渣,消化吸收的过程并不会产生毒素,进入大肠被肠道菌发酵,正常情况下也不会产生毒素。也就是说,“便中有毒素”本身只是臆想。既然“毒”是臆想出来的,“清肠排毒”自然就没有必要。
当我们说一件事情“没有必要”,许多人想的就是:你说没有必要,而有人说有必要,反正“清一清也没有坏处”,万一他说的是对的呢?不能说这种思维方式不对,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人体就像一台完美的、永不停息运行的机器,如果不确定一种操作有好处,就不要去折腾——所有的折腾,都是在干扰它的运行。
比如肠道SPA,是把纯净水或者含有药物的水经过结肠流进流出,促进排便同时把肠“清洗干净”。这种疗法号称可以“排出体内毒素,改善便秘、腹泻,调节肠道菌群结构,预防肠癌,并有美容、美肤、减肥、调节内分泌等作用”,基本上就是堆砌了各种跟健康有关的时髦用语。但是,便在大肠中的停留也有它的健康价值。人体要从中吸收水和电解质,而需要排便的时候大脑会发生指令,控制肌肉收缩从而完成排便。肠道SPA强行制止了人体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刺激肠道欺骗大脑发出了排便的指令。偶一为之还问题不大,如果经常这么干,大脑对于排便的感知和控制也就“风中凌乱”了。
相对来说,“清肠食品”和“清肠保健品”就要温和一些。从理论上说,保健品即便无效,至少应该保证无害。不过,很多“清肠保健品”都是通过药物来刺激肠黏膜神经,引起排便反射,从而促进排便。如果便秘严重,那么使用药物也是合理选择,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即便排便有一些困难,也只是轻微的便秘,不需要采取药物那么激烈的处理手段。
便秘的影响因素很大,不过根本原因是在于便中的水分不够。这可能是因为肠道蠕动太慢,导致食物残渣停留时间过长,从而使得太多的水被吸收。为了增加便中的水分,可以多管齐下:
本文来自云无心的微信个人公众号,系今日头条签约稿件,媒体转载须经作者授权
在这个“大健康”称为产业的时代,各种“养生”“保健”方法层出不穷,“清肠”是其中极具号召力的一条。为了“清肠”,有的人改吃素食,有的人吃“清肠食品”“清肠保健品”,有的人直接肠道进行清洗……
人们认为“便”是污秽的,所以便中必然含有很多“毒素”,如果这些便留在体内成了“宿便”,那些“毒”就会危害身体。所谓 “清肠”,就是把那些“宿便”排出,并且把附着于肠壁上的“毒”也清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