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一白遮三丑,一胖毁所有。”对许多爱美的女性来说,减肥是第一要事,甚至有人为了好身材罔顾健康。在众多伤身的减肥方法里,危害最大的要数乱吃减肥药了。
热度不衰,恶果不少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肥胖定性为全球最大的慢性疾病,并将其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一道列为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目前,全世界有超过20亿肥胖者,其中我国3亿人超重,4600万成人肥胖。对这类人来说,减肥本是一件值得推崇的事,但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出五花八门的减肥药,带来了不少副作用。尤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减肥热潮经久不衰,“骨感美”之风刮遍中国大地,过度追求瘦身让更多的女性尝到了恶果。
彭丽丽今年33岁,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刚过22,处于正常范围,但她仍然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生完孩子后,胳膊、腹部、臀部堆积了好多脂肪,穿衣服太难看了!”为了恢复身材,彭丽丽先后吃过不少减肥药,但断药后反弹明显。后来,她在朋友圈中看到有人卖“美国GNC甩脂胶囊”。卖家称该产品“模特空姐专用,能代谢顽固脂肪,无需运动,阻断吸收”,还配上了使用者减肥前后对比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彭丽丽买了两瓶,然而才吃了没几天,就感觉口干、出汗量增多、头晕恶心、睡不着觉。对此,卖家解释称,这都是燃脂的正常反应,不必担心。随后,彭丽丽在网上搜索该产品发现,不少人都有过类似副作用,有的人甚至出现心悸、心绞痛。于是,她想退掉一瓶产品,但再次联系卖家时,迟迟得不到回复,不断追问之下竟被卖家拉入了黑名单。
副作用大是诸多减肥药的“通病”,像曾风靡一时的西布曲明等药物,就因有致命副作用而被禁用。近年来,乱吃减肥药等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新闻屡见不鲜:湖南怀化周某服“闪电瘦”后患上轻度精神病;湖北武汉女白领3年两次吃同一款减肥药后,均出现倒地抽搐、口吐白沫的症状;江苏连云港一女子因为吃了一种名叫“曲芝韵”的减肥胶囊突然死亡……
花样繁多,陷阱不少
数据显示,每天有近百万人在淘宝“探寻”减肥之路,半年内搜索减肥的次数突破6亿次,其中减肥药最热门。记者搜索“瘦身”“减肥”“脂肪”等关键词发现,减肥药花样繁多,广告语让人瞠目结舌,如“定点靶向减肥”“中药成分,无副作用”“魔鬼身材,轻松拥有”“适合急性子”等,其营销“套路”主要有以下几类。
号称来自发达国家。许多卖家早已不满足于“获得国家专利”等宣传语,将噱头转向发达国家,“美国科学家研制”“德国网红减肥药”,实际不少产自国内。减肥药“舒立轻”知名度很高,说明书全英文,产地标注为国外,但没有批准文号。前不久,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调查发现,该减肥药竟出自偏远村落脏乱的小作坊,每瓶成本低于10元,卖价却高达200多元。
打一枪,换个地。许多减肥药并未获得国家批准,只能在朋友圈中售卖。由于缺乏监管,卖家身份无从核实追踪,出问题后随时可以“跑路”,因此经常出现消费者售后无门的情况。
淡化不良反应。大部分商家都不会提前告知产品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或将其淡化处理,更有甚者把不良反应归为“排毒”“燃脂”等忽悠消费者。
减肥药,减的不是“肥”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储能物质,它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要想减脂必须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那么,减肥药是如何绕过“少吃”和“多动”的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金锐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市面上宣称能“减肥”的药物很多,大多数都是通过干扰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达到短期“掉秤”的效果,迷惑想瘦的人。因此,盲目选用减肥药是非常不可取的。“减肥”有效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食欲抑制剂。以安非拉酮、西布曲明为代表,通过影响神经间质传递,让大脑发出“吃饱了”的信号,抑制食欲。但可能产生口干失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代谢紊乱、抑郁症等副作用,严重时可导致中风,已被许多国家禁止使用。早在2010年,我国就已明令禁止减肥药中添加西布曲明,但直到今天,违规添加的情况仍然存在。
蒽醌类泻药。例如番泻叶等,会让人拉肚子以达到减肥效果。不过,吃多了可能会因电解质失调而脱水,滥用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厌食等,某些情况下甚至出现结肠黑变病、肿瘤等。中医认为,长期不对证服用蒽醌类泻药会败损脾阳。
利尿剂。通过排出水分,造成体重减轻的虚假现象,对肾脏有一定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