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存在零食消费过多、缺乏科学营养指导等问题。我国2岁及以上人群零食消费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11.2%上升至目前的56.7%,零食提供能量占每日总能量的10%左右。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3.2%和9.0%,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6%和6.4%,孩子体重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5月19日,《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在京发布,《指南》对于每一个年龄层的孩子正餐及零食的选择和配比分别给予了具体指导。专家指出,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阶段,过多或不合理的零食消费可能增加肥胖及相关慢性病发生的风险。引导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和健康观,减少或纠正不良的零食消费行为,有利于儿童青少年从小建立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理念,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获益终生。专家建议,家长和学校要尽力保证孩子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
■ 闻唱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膳食营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也存在零食消费过多、缺乏科学营养指导等问题。我国2岁及以上人群零食消费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11.2%上升至目前的56.7%,零食提供能量占每日总能量的10%左右。
5月19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共同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以下简称《指南》)在京发布。《指南》在前期大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少儿人群分为三个年龄段,对于每一个年龄层的孩子正餐及零食的选择和配比分别阐述,具体指导,十分具有针对性。
而5月20日是第29个“全国学生营养日”,主题是“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在学生营养日之际指出,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阶段,过多或不合理的零食消费行为可能增加肥胖及相关慢性病发生的风险。因此,引导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和健康观,减少或纠正不良的零食消费行为,有利于儿童青少年从小建立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理念,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不仅影响他们儿童时期的健康,对他们成年后的健康也有影响。
《指南》为不同年龄段孩子提供细致营养指导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公共营养与政策标准室主任王惠君研究员介绍,《指南》根据年龄段分为三册,分别适用于2~5岁学龄前儿童、6~12岁学龄儿童及13~17岁青少年。
2~5岁学龄前儿童: 3顿正餐+2顿加餐+少量健康零食。这一阶段三顿丰富的正餐与两次适量的加餐是学龄前儿童获得全面营养的保障。如果需要添加零食,应该少量,且要选择健康零食。因此,针对2~5岁学龄前儿童的核心推荐包括:
1.吃好正餐,适量加餐,少量零食。
2. 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3.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4.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5. 零食应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
6.安静进食零食,谨防呛堵。
7.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6~12岁学龄儿童:饮食向一日三餐过渡,适量加餐健康零食。6~12岁学龄儿童饮食模式逐渐从学龄前期的三顿正餐、两次加餐向相对固定的一日三餐过渡,正餐食物摄入量有所增加,但由于饮食间隔时间较长,容易产生饥饿感,且由于学龄前饮食习惯的延续,容易产生零食消费需求。因此,针对6~12岁学龄儿童的核心推荐包括:
1.正餐为主,早餐合理,零食少量。
2.课间适量加餐,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3.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4.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喝含酒精、含咖啡因饮料。
5.零食新鲜、营养卫生。
6.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13~17岁青少年:青春期发育需吃好三餐,合理选择零食。13~17岁青少年正经历着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发育阶段。《指南》指出,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大,对食物选择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更强,容易产生冲动性食物消费,甚至对某些零食产生依赖。因此,针对13~17岁青少年的核心推荐包括:
1. 吃好三餐,避免零食替代。
2.学习营养知识,合理选择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3.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及烟熏油炸零食。
4.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饮酒。
5.零食新鲜、营养卫生。
6.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学龄儿童要做到“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