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不高、口感特殊的牛油果,短短数年间,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从鲜为人知到“超级明星”的华丽“转身”。虽然其中不乏营销之术,但也反映出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发生变化,味道不再是分辨食物好坏的唯一标准。
1.猛犸时代动物们的美食
坑坑洼洼的外皮、绵软无味的内在——在水果的世界中,牛油果既无色泽鲜亮的卖相,又无香甜多汁的果肉,这也能叫水果?
据记载,牛油果的存在可能已有百万年的历史。早期进化过程中,牛油果只是猛犸象、乳齿象、雕齿兽等远古大型动物们的食物,当它们长途迁徙需要补充能量时,这种富含脂肪的果子便成为动物们的零食。大型动物生吞下一颗颗绿油油的牛油果,它们强大的消化系统能够粉碎果子凹凸的硬皮,吸收果肉的营养,对那颗硕大的果核却“无可奈何”,只能将其排泄出体外,四处散播。相较于其他细小、可以通过鸟类或风吹而落地生根的种子,牛油果只能靠大型动物作为“种子搬运工”来帮助它们繁衍后代,这也使其无法像其它植物一样快速地扩展地盘,只能扎根中美洲地区。
到了第四纪,气候不断变化,大多数巨型动物从地球上灭绝,失去了“种子搬运工”的牛油果在新环境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它究竟是如何存活的,科学家至今没有得出一份完整的答案。多数学者认为,当时,早期人类逐渐在美洲大陆扩散扎根,墨西哥先民阿兹台克人发现并挽救了牛油果,他们逐渐学会如何食用以及种植。在墨西哥近代200年历史中,牛油果就和玉米、大豆一样寻常,成了他们的主食之一。
俗语道:“不怕生坏命,最怕起坏名。”早期的牛油果也曾被“恶名”拖累。
20世纪初,牛油果的名字还是“alligator pears”(即鳄梨),这样的起名简直是“简单粗暴”——因为它们外观像梨,而深褐色粗糙不平的表皮就像鳄鱼的鳞片。在1914年,墨西哥鳄梨被美国禁止进口时,种植者协会就把“黑锅”推给了名字,说鳄梨的名字简直要毁了整个产业,强烈建议改名。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经销商没有参照墨西哥的饮食消费背景来划定目标消费者,而是将其作为奢侈品在美国销售,这一举动让潜在的消费者流失。
很快,新名字“Avocado”(即牛油果)面世,这个词源于阿兹台克语,阿兹台克是墨西哥中部一个古老民族。据改名者说,这样异域风情的名字,能让消费者认为这种水果也是与众不同的。
2.成名之路饱受脂肪“连累”
“森林黄油”“大自然的蛋黄酱”“植物界的奶酪”……这是人们给牛油果下的诸多美丽注解。如今,打开社交媒体,这种墨绿色的果实成了众多时尚博主最爱的摆拍神器,也是很多超模每日营养早餐中的必晒品。谁能想到,牛油果刚进入美国时,人们对这种“萌萌的”食物不屑一顾。为了让消费者接受这种不甜不脆不多汁的水果,经营者们曾煞费苦心。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有商业头脑的美国加州农庄经营者们筹资,为牛油果做广告,增加其曝光量。1974年,一枚牛油果的售价就达1美元,这样高高在上的价格使其完全远离了普通人的日常,成为小众食物,销量始终没有大幅提升,十几年后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食用牛油果。
屋漏偏逢连夜雨。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减肥”提上了很多大腹便便的美国人的日程,营养学家们也开始大力呼吁全美减少脂肪摄入,并推广低脂饮食概念,脂肪含量成为是否为“健康”食品的关键词。很快,有着“森林黄油”之称的牛油果便惨遭“连累”,陷入一片争议中。也难怪,从营养组成来看,牛油果简直不像一种水果:每100克的果肉约含160千卡的能量,脂肪含量占15%,这比同等质量的鸡蛋和鸡肉还高,而平时常见的水果几乎不含脂肪,就连“水果之王”榴莲都难望其项背。
牛油果种植者不甘示弱,随即针对减肥人群启动了一场“争夺运动”。由牛油果协会资助一些研究机构,汇集各地营养专家专门研究牛油果,并且发表其营养价值的文章,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它不平凡的 “内涵”。广告商们也趁机为牛油果“正名”:这种水果中虽然含有脂肪,但只是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完全不同于炸鸡、薯片里的“肥油”。
“营养浪潮”席卷过后,对于很多初识牛油果的美国家庭,其仍然是“谜一样的存在”。因为大多数水果,人们都会选择在其颜色最漂亮时食用,因为那时最好吃;而牛油果口感最好的时候,不是在其外皮最美丽的青绿色,而要等到变为无光泽、深棕色后,才能达到美好的柔滑感,但对水果来说,这种类似变质的颜色实在是犯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