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少吃甜食还会得糖尿病吗?听听专家怎么说(2)

发布时间:2021-06-15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康志强:饮食控制。饮食控制不仅仅是控制主食的多少,关键要限制每天进食的总热量。白糖、冰糖、红糖、蜂蜜、果酱、各种甜点、巧克力、冰淇淋、含糖饮料的摄入,所含热量较高,吸收后会明显升高血糖。水果中所含糖分大都为果糖,比蔗糖甜度高,但吸收不如葡萄糖快,升高血糖作用相对较缓慢。

合理规律运动。运动对防治糖尿病效果显著,尤其是能大量消耗肌糖原的运动方式,不过,有严重并发症患者就不建议运动了。血糖相对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建议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糖尿病遗传吗?

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内分泌科王伟:糖尿病有时会出现家庭式爆发,是由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比如高油高糖高盐高脂肪饮食、多吃少动等。

有人认为“糖尿病会遗传”,这样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糖尿病有遗传的可能性”,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长辈有糖尿病的人都会得糖尿病。

虽然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比没有家族史的人群发病率要高很多,但到底会不会得病最终还是要取决于饮食、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

五个办法监测血糖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苏本利:全面的血糖监测应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动态血糖,不同的监测方式可相互配合使用。

指尖血糖测定。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简便而快速的血糖监测方法,但不用于诊断。它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便于糖友及时发现自己血糖过高、过低等问题。建议非胰岛素治疗的糖友每天至少测一次空腹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友要测空腹血糖和睡前血糖;血糖波动较大者,一天要进行4~7次血糖的测定,即三餐前后(不严重者可免去餐后血糖)和睡前血糖的测定。

动态血糖监测。这是反映血糖波动和整体水平的测定方式,也是1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以及血糖波动大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的首选。具体做法是在皮下植入葡萄糖感应器,以提供连续、动态的全天血糖信息,了解血糖在3或14天(不同系统监测时长不同)内的波动趋势。它能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探测到的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和夜间无症状性低血糖、黄昏现象、黎明现象等。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该测定在临床上已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显著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它与血糖浓度成正比,能反映患者既往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测定时患者不用空腹,也没有采血、进餐时间的限制,不易受短期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但结果存在“延迟效应”,不能精确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风险,也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的建议,在治疗之初糖友至少每3个月检测一次,一旦稳定达到治疗目标可每半年检测一次。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糖化血清蛋白常作为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近期血糖监控指标。它能反映既往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其值易受血液中蛋白浓度、胆红素、乳糜和低分子物质等的影响,且监测时间较短,不是普及的监测方法。但对于孕期糖友而言,为了及时诊治和管理血糖,测定的频度和密度较高,可采用此方式进行短期内血糖波动的监测。

尿糖测定。这种方式虽简便易行,但准确度欠佳,很多地区已不常使用。正常人的尿糖结果为阴性,一般只有当血糖超过10毫摩尔/升时,才会出现尿糖,所以尿糖仅在控制高血糖时有一定帮助。此外,有些患者肾糖阈值发生改变,如肾功能不全、妊娠、尿路感染以及服用维生素C、水杨酸盐等药物的患者,使用尿糖测定都易发生误判。另外随着降糖新药钠-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逐渐普及,患者可能会发现尿糖持续阳性,因此不能以尿糖作为监测指标。(人民健康网综合自健康时报、生命时报、西安晚报)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