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睡眠的谬误与常识(2)

发布时间:2021-03-19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褪黑素是很受现代人推崇的保健品。我们体内的松果体本身就会分泌出辅助睡眠的褪黑素,那么,我们从外部摄入的褪黑素,还能否在体内起到同样的作用呢。

  完全是可以的。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外界的光线明暗,不会因为体内摄入了大量的褪黑素而自己减少褪黑素的分泌,从这一点上来说,使用褪黑素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与传统的安眠药相比,它更安全,而且不会上瘾。除了褪黑素外,在2000年以后,现代人睡眠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情况下,药理学家也已经开发出了数种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它们可以直接刺激松果体的褪黑素合成,从而起到辅助睡眠的作用。正常人夜晚分泌的褪黑素数量是白天的10倍左右,而且此时褪黑素更容易进入大脑血液循环。

  但是褪黑素的效果并不是绝对的。除了某些人本身体质导致效果不明显之外,褪黑素在治疗长期慢性失眠方面的作用也比较有限。褪黑素比较起作用的情况是急性失眠,比如加班,兴奋,倒时差不适应等等,如果是长期失眠,褪黑素作为辅助治疗药物,就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爆肝”一词有科学依据吗?

  “爆肝”是近两年流行起来的词语,在游戏玩家和追剧的人当中比较常见,当一个游戏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时,玩家们一般便会用“爆肝200小时”之类的话语来形容。看到有人通宵十几小时追完一部剧时,人们也会用调侃的语气问“肝还在吗”?那么,熬夜和“爆肝”之间,真的有科学已经证明的联系吗?

  目前医学上有明确结论的,是肝脏病变的确会对睡眠产生极大影响。肝脏的功能除了我们熟知的分解毒素、辅助消化之外,还起着调节新陈代谢、储存葡萄糖与维生素等500多个不同的功能。目前尚没有任何人工细胞能完全替代肝细胞的作用。而在肝脏的诸多功能当中,控制褪黑素代谢也是其中一种。以肝硬化患者为例,虽然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但是分泌出来之后需要人体其他器官进行代谢更新,而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白天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没有办法正常代谢,到了晚上,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就要比正常人减少很多,因此到了晚上,肝脏疾病患者通常会难以入睡或者要等到很晚才能入眠,即使入眠,睡眠状况也非常不稳定。

  然而,将因果反过来的话——关于熬夜是否会严重损害肝脏,目前医学上还没有特别明确的定论。根据2018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显示,生理学家一直在进行一项小鼠对照实验,一组小鼠拥有正常的睡眠作息,另外一组则被剥夺睡眠,整夜保持清醒。结果第二天的对照发现,昼夜不眠的小老鼠的肝脏发生了病变。熬夜的老鼠肝脏中脂肪和葡萄糖的含量大幅增加,整个肝脏的大小增加了将近一半。由此可见,熬夜的确会对肝脏的新陈代谢产生影响。

  但之所以没有明确定论的原因,在于研究人员还没有在这个实验中排除其他变量的影响。例如,熬夜的老鼠会出现肝脏脂肪增多,是否是因为非睡眠状态下的能量消耗引起的,如果在熬夜的过程中摄入足够的能量,能否避免对肝脏代谢的影响,它是否与进食时间和生物钟时间的对应有关系?以及老鼠的肝脏会在正常睡眠后恢复到初始的大小,人类的肝脏是否也有相同的恢复能力?人类和老鼠不同的肝脏机制是否同样适用于这个实验结果?这些没有在实验中控制或呈现的因素都是这个问题结论待定的原因。

  目前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睡眠会对我们的肝脏产生损害,但损害的程度究竟有多大还不确定。不过重大的肝脏疾病,肯定不是由熬夜这一个行为所导致的,熬夜对肝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血糖指数、内分泌失调等方面。就肝脏损害而言,一次酗酒带来的肝脏损害,要远远大于一次熬夜。至于更严重的肝癌等疾病,更是和熬夜没有什么关联。

  早晨难以下床是人之常情吗?

  很遗憾,这个得看你不愿意下床的程度。如果只是前一天晚上熬夜,工作加班,或者其他原因而感到疲惫,第二天早晨醒了后想要在床上多赖一会儿,这个的确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并没有特别疲惫的原因,却还要一直躺在床上,哪怕什么也不做都不愿意动弹,严重的甚至连口干舌燥喝杯水都懒得伸手或下床,那么这就有可能属于一种病症了。

  “恋床”这个现象2018年才被纳入医学疾病的研究范围,目前更深一步的研究还在进行当中。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