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 李纯)2021年7月28日是第十一个世界肝炎日。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的指导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日前围绕“积极预防 主动检测 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主题举办了2021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促进消除肝炎行动,掀起全社会共抗肝炎的热潮。相关部门领导、在京专家以及来自全国的近300名医疗卫生人员、医药企业代表出席了活动。
中国已具备消除肝炎危害的条件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病例数最多的乙类传染病。据估算,全国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8600万人,其中约2800万为需要治疗的慢乙肝患者;丙肝患者约有450万人。2016年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卫生部门战略:病毒性肝炎(2017-2021年)》,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危害。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张梅颖表示,随着上世纪90年代乙肝疫苗的批量生产,中国终于获得了向乙肝宣战的有力武器,通过大规模免疫接种和补种疫苗,特别是乙肝疫苗列入新生儿计划免疫以及母婴阻断技术的开展,把预防的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遏制了病毒感染。患者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通过宣传让他们放下包袱,主动接受并坚持科学规范的治疗。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抗击肝炎这一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推动中国肝炎防治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表示,国家卫健委下一步要全面推进实施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近期将联合多部门印发工作方案,强调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全面落实“五加强、一加大、一落实”七项重点任务,最大限度限制乙肝新发感染,降低丙肝流行水平。同时,继续实施以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加强治疗和管理,提高规范抗病毒治疗的可及性和患者的依从性,加强社会动员和科普知识宣传。
据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秘书长郝春彭介绍,全国有66.59%的医保统筹地区把病毒性肝炎诊疗纳入职工医保门诊保障范围,实际报销比例达到60.68%,住院部分的报销比例接近80%。有6.05%的医保统筹地区把病毒性肝炎诊疗纳入居民医保门诊保障范围,实际报销比例为52.38%,住院部分的实际报销比例达到60%。在持续扩大医保覆盖率的同时,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药物价格和参保患者药费负担,大大提高了肝炎用药的可及性。
持续加强疫苗接种,筑牢乙肝免疫屏障
持续加强乙肝疫苗接种,从源头上切断传播途径是开展消除乙肝行动的基础。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讲席教授梁晓峰介绍说,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在90%以上。2014年全国乙肝流调数据显示,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持续下降,5岁以下儿童HBsAg(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继续保持在1%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地区间及城乡间差异进一步缩小。近十年来,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2020年降至2.67/10万。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博士称赞中国在消除乙型肝炎危害方面取得了令人赞叹的进展。他表示,二十年前,中国开始为所有儿童提供免费乙肝疫苗接种,今天出生的儿童是几乎没有乙型肝炎的一代。这一里程碑式的进步意味着我们极大地减少了后代肝癌和肝硬化的病例数。
促进肝炎诊疗,减少肝硬化、肝癌发生率
乙肝、丙肝慢性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巨大的患者存量意味着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导致沉重的疾病负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教授贾继东指出,1990年至2017年全球肝硬化死亡人数持续上升,其中乙肝和丙肝占一半左右。2020年全球肝癌死亡830180人,我国肝癌死亡病例391152人,占全球的47%。乙肝和丙肝抗病毒治疗是对肝硬化、肝癌的二级预防,长期抗病毒治疗可阻断和逆转HBV感染导致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降低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延长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期,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
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丙肝指南推荐的主要药物已经覆盖HCV基因1-6型,与乙型肝炎不同,丙型肝炎虽然尚无疫苗,但90%以上的患者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12周,可实现彻底治愈。在乙肝治疗方面,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是国际国内指南推荐的一线药物,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大大减缓肝病进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提出,对部分适合的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