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记者侠克)7月28日是第11个世界肝炎日。近年来,中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控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上世纪90年代乙肝疫苗的批量生产,通过大规模免疫接种和补种疫苗,特别是乙肝疫苗列入新生儿计划免疫以及母婴阻断技术的开展,把预防的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遏制病毒感染。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杨希忠介绍,目前中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治领域的重点难点在于,乙肝患者存量大,诊疗率低,由乙肝感染导致的肝硬化、肝癌疾病负担沉重。据估算,中国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8600万人,其中约2800万为需要治疗的慢乙肝患者;丙肝患者约有450万人。
在乙肝治疗方面,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是国际国内指南推荐的一线药物,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大大减缓肝病进程。记者了解到,在持续扩大医保覆盖率的同时,中国政府通过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药物价格和参保患者药费负担,大大提高了肝炎用药可及性。
记者近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门诊采访了解到,目前乙肝患者的一线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医保报销后,个人每月自负0.5元至80元不等,绝大部分患者表示价格可以接受。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秘书长郝春彭介绍,全国有66.59%的医保统筹地区把病毒性肝炎诊疗纳入职工医保门诊保障范围,实际报销比例达到60.68%;住院部分的报销比例接近80%。有6.05%的医保统筹地区把病毒性肝炎诊疗纳入居民医保门诊保障范围,实际报销比例52.38%;住院部分的实际报销比例60%。
通过多年努力,2014年中国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已降至0.32%,提前实现世卫组织西太区乙肝控制目标。对此,世卫组织西太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乙肝防治工作是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
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起,中国已有多个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获批上市,其中有4种被纳入医保目录,包括3种进口药物和1种国产药物。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陆续获批上市并纳入医保目录,在全国范围内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的条件已经成熟。
【编辑:郭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