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类食品是以补助虚弱为主要功能的一大组食品,也是食疗药膳的主要内容。从某种意义讲补益食品补充人体的物质缺乏、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从而可提高抗病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消除因虚弱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平时所说的“补养”食品、“补虚”食品也是这个范畴。
补益食品细分起来可有多种,也有各种分类方法,如: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按中医脏腑分类也有补肾、养肝、强心等诸多食品。其中补气是滋补食品中重要的
方面。中医所说的“气”,比平时所说呼吸相关的“气”范围更广,它源于古人对大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它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
《难经•八难》称“气者,人之本也”,由于气的温煦推动作用,才使血液的运行、血液的输布、胃肠的蠕动产生动力,产生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的作用,中医所称
之气,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多种分类。
人体之气的来源离不开饮食中的营养物质,人体必须吸收水谷之精气才能维持自身的正气。医学古籍《灵枢》中说“人受气于谷”,“故谷不入半日则衰,一日则气少矣”。
培
补元气是生命过程中重要的保健措施,也是食疗药膳的最常用的摄食目的,其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则是延缓衰老,益寿延年。二则是祛病强身,早日康复。衰老
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任何人也无法抗拒这一生命过程的必然法则。但是,衰老的到来可早可晚,衰老的过程可长可短,古人已注意通过饮食保健来推迟和延缓衰
老过程。如利用核桃、黑芝麻、枸杞子等益气食品来达到补气目的。现代医学也发现一些含有维生素E的
食品对延缓衰老有作用。古人曾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说,说明在正气不足的情况下,可出现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出现疾病过程,其中正气虚损可
以是发病的原因,又是患病的结果。以肿瘤疾病为例,中医辨证多属于“虚实夹杂”、“正虚邪实”,先有正气不足,而后发生病邪,出现肿物。肿瘤治疗中,使用
手术、放疗、化疗、介入等诸多方法又可加重正气虚损,出现面色恍白、气短乏力、厌食、脱发及血象、免疫功能下降等现象,在扶正支持治疗的同时以食疗药膳培
补元气,则可在病原上通过“扶正”以达到“祛邪”的目的,既能达到“治本”,又可缓解诸多气虚症状,从而配合各种治疗以助其一臂之力,这样可以减少放化疗
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补气的食品有多种,家庭常用补气食品有山药、扁豆、大枣、蜂蜜等。卫生部确定的药食同用品种共69种,包括诸多有补气作用的食品如莲子、黑芝麻、桑葚、甘草等。卫生部批准的作为食品新资源使用物质共分九大类,其中包括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灵芝、冬虫夏草等也为食疗药膳中常见的补气品种。
补气的食品适合气虚者食用,气虚者多表现机体活动能力不足,如常感到“气不够用”,其中肺气虚者表现为少气懒言、动则气促、容易疲乏、虚汗涔涔等。在食疗膳食中应关注辨证摄食、对症进补。
补气的时机以冬季最为受到关注。冬季天冷,人体生理机能相对减弱,“阳气内藏”,一些气虚的症状也容易显露出来,加之年老体弱,病后体虚者也容易发病,故注重补气以扶助正气,对预防旧病复发也有好处。
平时常用的补气食品多为偏温热的食品,人参、黄芪、灵芝等本身就是常用于大补的中药,故要防止“温补生热”,产生口苦咽干、口舌生疮、大便燥结等症。有外感发热时不宜应用。补气食品的应用不适合实热型的体质,素来发热、烦渴、口干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有燥热症状者不宜温补。
补
气食品的应用应循序渐进,从小量开始。也不宜连续久用,最好有阶段间歇,灵活应用。可几种同类食品配合,一般不应大量应用人参或黄芪、灵芝等药性较强之品
急于求成达到“大补”。补气食品中主食有糯米、小麦等作用温和,可与同用。补之不当会产生胸闷、腹胀、厌食等“气滞”现象,应酌情加用理气之品,配合应
用。如大补不慎产生“热象”,也可酌情用菊花、竹叶代茶饮。多吃苦瓜、黄瓜等清热解毒之品,以缓解温热亢盛引起的不适。
补气食品益心神,鹤发童颜显青春;水谷精微巧摄取,大补元气得温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