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肾是人的“先天之本”,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棵大树,肾就是树根,吸收、传递营养充足,大树才能枝繁叶茂。肾虚了,可能引起各种健康问题。
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常常会夸大肾虚,很多人把出汗多、腰酸背疼、频繁如厕、性欲下降等与肾虚划上了等号,一出现这些症状,就自行盲目补肾,耽误了病情。与之相反,有些与肾虚有关的疾病,人们却没有意识到。
误解1︰耳鸣都是肾虚
很多人认为,凡是耳鸣都是肾虚引起的,这并不准确。
肾开窍于耳,肾精不足则听力减退,出现耳鸣,可能表现为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因此,当出现耳鸣、烦心、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可考虑为肾阴虚。
但耳鸣并不都是肾虚引起的,造成耳鸣的原因有很多。风热侵袭型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治
疗应从肺下手。肝火上扰型,则耳鸣声较大,与情绪变化关系密切,多伴有口苦、心烦、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应清肝泻热。痰浊上壅型耳鸣,耳内胀闷、堵塞感
明显,可伴有胸闷,舌体多较胖、边缘有齿痕,治法应以化痰降浊、和胃开窍为主。脾胃虚弱型耳鸣,患者多表现出精气神差、疲乏无力,治疗上要健脾益气。
可见,并不是所有耳鸣都属于“肾虚”,片面补肾是不正确的。
误解2︰肾虚才会腰痛
肾主骨,肾气衰败可诱发骨质疏松,导致腰酸背痛,但腰酸背痛不一定是肾虚,还可能是腰肌劳损等其他疾病。肾虚引起的腰痛在老年人中相对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来说,比例要大一些,但总的看来,肾虚导致腰痛,其所占比例实际上还不到1/4。
腰部胀痛,伴有腹部不适,脉搏较快,多为郁怒不解伤了肝,治疗应着重养肝调气;心情低落整天忧愁,腰腹部连着疼,消化功能减弱,多为思虑伤脾,可以适当健脾。
腰疼并且疼痛感可以向上放射到背脊,觉得后背有冰凉感,喜欢热疗,多为风寒伴有湿邪阻滞腰部经络所致,应温散寒湿。
腰间坠疼,肿胀发热,久坐、热天、雨天时加重,大多是湿热所致,治疗上应该化湿清热。
闪着腰后,出现肿胀疼痛,怕被按揉,一碰就疼,多为气滞血淤,应顺气活络。
腰痛,并且心烦体热、口渴想要喝水,但大小便却不通畅,多为邪火侵犯后体内有热聚集,应泻火清热。
可见,不同腰痛表现和病因都不一样,如果不辨证,一遇到腰酸背痛就认为是肾虚、一补了事,肯定行不通。
误解3︰阳痿等于肾虚
阳痿等性功能障碍与“肾虚”有关的思想似乎早已深入人心,铺天盖地的都是补肾壮阳的宣传,这有些过了。的确,肾为藏精之府,主生长及生殖,肾气衰微会使生殖能力衰退。但是,并非所有阳痿都是肾虚导致的,两者之间绝对不能划上等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一项针对700多名阳痿患者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3的人是由肾虚引起的。阳痿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肾虚之外,传统医学认为,心脾两虚、恐惧伤肾、肝气郁结、湿热下注、淤血阻络等都可以引起阳痿。
因此,阳痿不是单单补肾就能够解决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病因进行治疗,千万不要一出现阳痿就盲目补肾。
误解4︰多汗必然肾虚
一些人特别爱出汗,就觉得一定是肾虚,开始吃一些补肾的药,这样做并不一定正确,即便是肾虚引起的多汗,每个人的情况也并不相同。
肾主水液,肾不好就会影响津液代谢的平衡,容易出汗多。一种是自汗,稍微动一下就出汗,多为气虚,可能为肾气虚,但还要考虑心气虚、肺气虚、脾
气虚或肝气虚的可能,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容易出现这个症状。另一种情况是盗汗,入睡后,在半夜或黎明时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处出汗量较多,但睡着
出汗,醒来汗止,一般由脏腑阴虚引起,肾阴虚只是其中一个可能原因。
有的人平时手心、脚心、腋窝容易出汗,这多由“脾胃湿蒸,旁达四肢手足”所致,一般还会伴有脾胃失调、胃肠不适等表现,每当吃饭时,就会大汗淋
漓、身体发热,这类患者要以泻胃火为主,注意清淡饮食,不要吃得太油腻。还有人因湿气太重,额头部位爱出汗,平时要多吃利水排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等。
此外,尿频也不一定是肾虚引起,临床上肝郁、膀胱湿热也是常见原因,平时要注意调节好情绪,可以吃一些荠菜、车前草等。
忽视1︰女人也要护肾
很多人认为肾虚是男性的“专利”,但实际上,女性受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也容易发生肾虚,并且女性肾虚的比例也相当高,并不低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