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健康中国”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大政方针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预防上多投入1元,治疗就可少花8.5元,并且节约抢救费100元。“孩子的身体各项器官相对更健康,帮助其从小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其远离疾病,这也是真正的预防为主的治未病思维。”王纯说。显然,中医在“治未病”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心怀传承与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孩子健康的梦想,承易启慧拔锚启航,王纯开始了对中医药文化进教材、进校园现实路径的长期探索。
王纯说,讲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中药文化进校园融入基础教育,它主要将面临三个问题:第一,需要研发适合孩子的教材;第二,需要大量的师资保证来支撑中医药文化教育;第三,需要好的传播方式。
2015年,承易启慧与北京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就中医药传统文化走进基础教育项目和《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的编写、推广等展开了交流与合作。2015年3月,他们共同集结了 50 多名中医药界和教育界的专家,以及新媒体研发人员参与到教材编制工作中来,成立了“《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编委会”。从制定教材大纲到内容设计再到教材优化,编委会反复磋商,力求严谨。
“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了一些原则,比如要求‘逻辑性强、难度适宜’,即低年级学生侧重于教授中医药文化中的生活健康常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高年级学生侧重于通过中医中的‘天人感应’‘全局观’,着重塑造他们的中医思维和正确价值观。又比如要求‘呼应学科教材、拓展学科知识’,例如语文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出现了皂荚、桑葚、何首乌、覆盆子等十几味中草药,与此相应地我们就在七年级的中医药文化教材中加入了本课中所涉及到的药材特点和药用效果介绍。”王纯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保证中医药文化知识正确的前提下,编写出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文质兼美的中医药文化教材。
2017年8月12日,由承易启慧组织编写的基础教育《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教材共计8册(1-8年级),最终确立的结构包括横向四大版块和纵向七大系列。据介绍,教材是在秉承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精神,经过大量市场调研和学生群体调研,在充分了解当代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健康、心理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统编教材,认真遴选适宜的中医药历史及学术内容,经反复研讨、修改后完成,确保了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我们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纰漏,并要求最大可能地提升教材的使用效果。这是我们做文化的态度,是我们对孩子、对社会的责任。”王纯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出席了新书发布会,他表示,“《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的编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套教材把中医文化的精髓与当代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现代教育以线性思维为主,而中医药学强调系统科学、追求平衡,这种整体观是东方人所特有的,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和精华。通过中医药教育使学生掌握东方思维,能够影响他们的一生。”
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外国教育信息研究室主任陈海东也充分肯定了此类教材出版的意义。他认为,中医药文化进教材不仅可以丰富中小学生的知识体系、强化中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可以增强学生获得感,是一次响应时代呼唤的举措。
除了教材,王纯还指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要真正“走进去”,师资也至为关键。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并非所有中医大夫都适合做教师,也并非所有的老师都适合教授中医。因此,要在学校大面积推广中医药文化课程,就必须有足够的师资来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