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一年到头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但岭南地区进补适合清补、平补的方式,避免过补上火,除非严寒时节。严寒时节是一年中唯一适合温补的季节,可以温阳益气、强身健体。
冬季是一年到头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但岭南地区进补适合清补、平补的方式,避免过补上火,除非严寒时节。严寒时节是一年中唯一适合温补的季节,可以温阳益气、强身健体。
不过,中医专家提醒,中医进补需要遵循“因时、因人、因地”的原则,湿热体质的人,不一定适合温补;虚寒体质的人,适合温补,但要掌握度。中医十分讲究阴阳平衡的观念,温阳食物进补过多,也会耗伤阴津。因此,要做到温阳补肾之余,不忘滋阴润燥,才能达到阴阳平衡,维持健康的体魄。
冬季与五脏六腑的“肾”脏相对应。“肾为先天之本”,可见传统医学对肾的重视。中医认为,肾主纳气、肾主藏精。虽然肺主呼吸,但只有肾得到保健,呼吸才能平稳深沉,人体的气才能得以正常交换。对于久病、年老的人群来说,肾的功能尤为重要。
而肾主藏精,肾将其他脏腑的精气都储藏在此,只有五脏精气充旺,肾精才得以封藏,才能达到真正的健康状态。因此,冬季要避免外界寒冷伤肾,还要利用大自然“封藏”的天时养肾补肾。
天寒地冻是冬季最典型的气候特征,特别在进入冬至以后,岭南地区的“湿冷”天气表现得很明显。日常生活要记得多添衣御寒,特别是年轻女性,不要贪靓而穿过短不暖的衣物。
由于四肢离心脏较远,供血相对不足,以至于冬季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特别是老人、体虚者,因此,要注意四肢的保暖。特别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记得捂好四肢。
冬季对应的脏腑是肾,也是自然界阳气衰败的季节,温阳补肾是冬季养生的大主题,到了冬季强调饮食进补。
首先,与春、夏、秋的清淡饮食不同,冬季可以适当增加主食、油脂、蛋白质的摄入,为身体补充足够的能量才能抵御外寒。其次,可以进补温阳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生姜、当归、韭菜、桂圆等。补肾的食物最为当令,黑色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黑枣等均能益肾,还可以多吃栗子、核桃、腰果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外界阴气旺盛,饮食中宜多挑温阳之品。而过度的补阳容易伤阴生燥,反而不利健康。因此,冬季在进补温阳之时,也别忘了要适当地滋阴润燥,麦冬、百合、莲子、枸杞等食物能滋阴润燥。而大补上火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热的食物,如马蹄、甘蔗、芹菜等。
另外,为了避免虚不受补,冬季进补前期或进补的同时,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为大补打下基础。淮山、茯苓、芡实、薏米等食物,适宜与温阳食物一同使用。
而到了冬季后期接近春季,所谓“水为木之母”,可以在此时利用“水”滋养春“木”,适当增加护肝养肝的饮食,适当用去肝火的菊花、溪黄草等,避免吃过燥过补的牛羊肉。
冬季昼短夜长,尤其是冬至前后,出现了一年当中最长的黑夜。人的作息也应当顺应自然,选择早睡晚起的方式,冬季可以稍微睡久一点,睡眠时间可达8-9小时,有助于收敛阳气。
另外,岭南地区的冬季以湿冷为主,并且室内多没有安装暖气,冬季在室内会越坐越冷,此时不仅人要多穿衣物,室内也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四肢容易冰冷、畏寒的人,可以用暖水袋、暖风机取暖。
正如上述所说,岭南地区冬季湿冷,容易越坐越冷。因此,冬季有必要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慢跑、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都适合冬季。即使没有专门的运动,在家也不宜久坐,最好多活动身体、伸展四肢,或者做居家的健身操,暖身助阳。
冬季的运动不宜过激烈、过多,否则容易耗气伤精。运动出汗之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引起感冒。
冬季感冒高发是因为人们常在不通风的室内,外界病毒、细菌飘散,加上气温骤降时容易受凉。冬季防感冒、早就医非常重要。
从不热不凉的秋季,过渡到冬季冷空气频频南下的冬季,昼夜温差较大,很容易造成血管收缩,这也使心肌梗塞、心绞痛、中风等急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所以,中、老年人要在生活起居上多加注意。
天气转凉,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都发生了改变,广州只有在冬天才有季节感。因此,受天气刺激,冬季血糖容易波动。
冬天干燥,中老年人皮脂、汗腺少,自然容易成为冬季皮肤瘙痒、干裂的人群。平常要少用高温热水烫皮肤,多涂抹润肤露。
冬季是进补的好季节。现代医学认为,冬季进补能提高人的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