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小寒节气开始,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极端最低温度在-15℃以下;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真是一个冰雕玉琢的世界,到处都是一派严冬的景象。而最近南方艳阳高照,甚至都要穿单衣,正所谓“我在南方的艳阳里露着腰,你在北方的冰雪里裹着貂”,这也足见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显著。
小寒正处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其严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可做佐证。如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
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此时阳气已动,大雁北迁,喜鹊开始筑巢,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正值“三九天”前后,它的到来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中医认为小寒节气的养生重点在于滋补肝肾,而今年冬季气温偏高、雨雪少气候干燥,所以还要特别重视润肺。在此时天寒地冻,保暖也十分重要,防止出现感冒、心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所以,小寒养生要点归纳为:滋补、调温两个重点。
小寒时节天气寒冷,养生的重点在于滋补肝肾。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病,身体更强壮,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滋补肝肾,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推荐食材包括西洋参、山药、桂圆、枸杞、牛肉、羊肉等,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适当进补。
今年冬季与往年相比,气温偏高、雨雪少空气干燥,这也导致上呼吸道患者增多。因此今冬小寒养生除了进补之外,还应该注意润肺。所以在滋补的同时,不能过猛,要适度进补,配合一些滋阴润肺的食材,比如雪梨、银耳、沙参、玉竹、百合等食材,双管齐下。
小寒时节,天气严寒,寒气凛冽,对于年幼高龄或体虚之人,容易感受风寒邪气,而寒邪容易伤人阳气,在《伤寒杂病论》中说到“寒之为病,肾先受之,其客于五脏之间,脉引而痛;若客于八虚之室,则恶血住留,积久不去,变而成著。”所以从小寒节气起尤其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疾病的发生。
由于小寒时节天气寒冷,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与往年相比大幅度增加,因为人在吸入冷空气后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随之增大,血压逐渐升高,进而特别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特别要注意在此时做好保暖,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小寒正处于季冬之月,此时阳气潜伏。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宁神定志,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保持心态乐观,莫要劳神忧事。运动项目可以选择长跑、滑雪、跳绳、踢毽子等,运动时还是要注意保暖,衣着以轻便、合体、柔软为主,运动适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控制运动量。
冬天天气本身就很寒冷,一些生冷的食物寒性更大。在这个时候吃的话容易直接刺激胃部,使得它不正常的收缩,轻则引起食欲不振,重则还可能会导致呕吐、抵抗力降低等等。同理,辛辣的食物一样是具有强刺激性的,大量食用容易导致急性胃炎的发生。
现代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经常是忙的忘了吃饭,或者是即使很饿也无法抽空去吃饭。长此以往,是对胃部的最大刺激。尤其在冬季,胃部本身就容易发病,如果再不能饮食规律的话,就更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异常,加重胃部的负担。因此,每天按时有规律的吃饭才是最佳的保胃措施。如果不能一天三顿正点进食的线次,分次进食,一次少量,只要是每天有规律的即可。这样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肠胃,还不会耽误到其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