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又称昏厥,是一过性全脑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其特点是突然、短暂和自行完全恢复。
典型的晕厥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0秒,少数可持续数分钟,患者可有抽搐发作。由于晕厥大多是一过性发作,且发作后不留后遗症,常不能引起患者重视。
来自青岛的15岁花季少女小柏,经常听到上课铃声响或老师提问后,突然晕倒在地,严重时有肢体抽搐,好几次一不小心还脑袋磕出个大血包,120急救多次送医院,父母带她辗转当地各家医院,花钱做了不少检查也没有查出个究竟。那时,小柏正读高二,正在紧张地备战高考,上课总要晕倒影响正常学习,成绩也因此下滑。更让父母担心的是,小柏发病的情况和她40岁就猝死家中的奶奶一样。愁眉不展之时,当地医院的一位医生推荐小柏一家来上海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
在东方医院心内科门诊,接诊专家仔细询问发病情况,并查看了小柏的心电图,敏锐地诊断她可能患上了一种少见的遗传性心律失常——长QT综合征,于是将她收入病房,进行针对性的检测和治疗,并进行了致病基因检测。结果证实了之前的推断:长QT综合征(2型),每次晕厥发作的原因便是受铃声等刺激后,诱发尖端扭转性室速(一种致命性心律失常,可导致猝死),致病基因来自于小柏的父亲(其父亲致病基因推断来自于40岁猝死家中的奶奶)。而小柏在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情况下,植入了心脏转复除颤器(一旦监测到致命性心律失常,便自动放电来转复正常心律),这才回归了正常学习生活。今年正值高三,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她经常在微信上和她的主治医生联系。
像小柏一样,很多人一生中可能都经历过突然的晕倒,或者见过家人和同事突然晕倒,抑或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男女主角晕倒的场景。有的人晕倒后很快清醒,有的人就比较严重,甚至再也没醒过来。这种晕倒在临床上叫做“晕厥”。晕厥的病因很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学科。那么临床上常见的病因复杂的晕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常见病因
★神经反射性晕厥
神经反射性晕厥是导致晕厥的最常见病因,主要包括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颈动脉窦性晕厥和情境性晕厥等。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常见于青年女性、体质虚弱者。诱发因素包括情绪改变(激动、恐惧、焦虑)、急性感染、创伤和剧痛等。在疲乏、饥饿、妊娠、高温、通风不良及各种慢性疾病情况下更易发生。
★颈动脉窦性晕厥
突然转动头部或衣领过紧均可刺激颈动脉窦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导致血压一过性下降而发生晕厥。颈动脉窦反射过敏多与颈动脉硬化,近颈动脉处外伤、炎症与肿瘤压迫,以及应用洋地黄或拟迷走神经药物有关。
★情境性晕厥
多见于青年男性,偶见于老年人,指如排尿、排便、咳嗽、站立等特定情况下,相关神经介导致的晕厥,亦可见于创伤后应激综合征患者。
★直立性低血压晕厥
直立性低血压又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多于平卧位或者久蹲后突然站立时,出现血压急速下降,脑灌注不足导致短暂意识丧失。
★脑源性晕厥
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肾炎、妊娠中毒症等疾病时,血压突然升高,脑血管强烈收缩、痉挛和脑水肿,导致脑缺氧而发生晕厥。此时,患者常伴有抽搐,甚至有暂时的肢体麻木或瘫痪。患有脑动脉硬化症的老年人,如果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者血栓形成,常常会因头部位置的转动而发生晕厥。
★心源性晕厥
这种原因的晕厥最严重,多见于严重的快速或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停搏。任何体位均可发生,缺血严重时可伴有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特别是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过度劳累、兴奋或较剧烈的体力活动后,易导致晕厥。
心源性晕厥居于晕厥原因的第二位,也是危险性最高、预后较差的一类晕厥,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和器质性心脏病所致的晕厥。
★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
各种原因(包括药物)导致的心动过缓(心率<40次/分)和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率>130次/分),均可引起急性脑缺血而发生晕厥。
★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晕厥
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左心房黏液瘤和细胞压塞等均可导致晕厥,某些器质性心脏病甚至可导致猝死。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