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颉宇星)9月11日,来自彭博社消息,芬兰Amer Sports集团证实收到了来自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支持的投资集团的股权收购计划。目前Amer Sports市值约为40亿欧元。旗下拥有包括加拿大奢侈级户外装备品牌Arcteryx(始祖鸟)、法国山地户外越野品牌Salomon(萨洛蒙)等。作为国内运动品牌的龙头企业,安踏的国际化野心再次展露无疑。实际上,不仅仅是运动服饰领域,整个运动健康产业都开始出现国际化、细分化趋势。我国运动健康领域已进入快车道,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面前,谁能在品牌、产品、渠道等方面满足消费者,才能有更大的几率“弯道超车”。
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运动健康产业包括运动健康产品制造业和运动健康服务业。在运动健康产品制造业中,身为国内运动品牌龙头的安踏,其国际化战略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安踏已经收购国外品牌包括运动时尚品牌FILA、户外运动品牌迪桑特、运动休闲类品牌斯潘迪,可见安踏不仅扩充国际化版图,还向更多的细分领域迈进。此外,其他运动品牌如361也通过赞助各种国际赛事增强其国际化的品牌形象,同时加强科技研发,重点发力专业跑鞋进而打通国际市场。
除了运动服饰,一些保健品品牌也逐步开展国际化战略。例如2018年7月12日,汤臣倍健35亿元重金收购澳大利亚益生菌领先企业Life-Space。5月31日,汤臣倍健宣布以约1亿元人民币价格收购拜耳(Bayer)旗下儿童营养补充剂品牌Penta-vite的业务资产。Penta-vite品牌于1940年在澳大利亚创立,是澳大利亚儿童营养领域的专业领导品牌之一。
2018年2月13日,全球最大的健康营养产品零售商健安喜(GNC)宣布已与哈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和合资协议。依据协议条款,哈药集团将向健安喜投资约3亿美金,成为其唯一最大股东。
以健身行业为例,一系列新型的“小而美”的健身房涌入市场,健身房更加重视健身内容的垂直化、细分化,团体操课程成为未来针对小白用户健身内容的重点发展方向。
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外的健身机构也瞄准了中国市场,据悉,中国最大的连锁健身房之一威尔士健身即将被收购,资方为LVMH旗下基金健身投资公司L Catterton,收购交易正在进行中,具体金额也暂未公布。据悉L Catterton投资了全美各健身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包括ClassPass、Equinox(和SoulCycle)、Peloton、SkyWheel、PureYoga等,并收购了南美第二大健身俱乐部Bodytech。
可见不论是运动健康产品制造业还是运动健康服务业,竞争都在不断加剧。这对于国内诸多的运动健康品牌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北京市体育记者协会相关专家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运动健康产业对于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促进相关服务的多样化。例如自本世纪初以来社会上不同级别、各种类别的健身房纷纷开张,但随着近几年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居民已经不满足于条件相对简单的健身房,他们需要有更具有针对性的健身项目,更专业的器械和素质更高的健身教练,渴望了解更多、更系统的健身知识以及健身指导。
“另外运动健康产业促进整体服务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人们的健康意识已经有很大的提升,花钱买健康已逐步为大多数人接受。此外我国的运动健康产业围绕《全民健身计划》进行了一系列布局,以全体国民为实施对象,因此必将会使运动健康产业得到更大发展。”他说。
北京女排主教练张建章向记者表示,他也很看好运动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运动医学、运动营养方面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开发前景,目前一些机构也开始进行这方面市场的开发,但我国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模式。
在相关政策扶持和大众健康意识提升的情况下,我国的运动健康产业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一些行业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例如在运动健康产品制造业方面,国产运动品牌的品牌形象定位问题,运动营养保健品的安全问题和疗效问题,以及运动健康服务业中传统健身房盈利困难等问题都非常棘手。
首先是品牌问题。对此,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面对国外品牌巨头的渠道下沉和外资品牌的加速渗透,如何抓住年轻消费者,获取他们的品牌认同,是国内品牌需要集体面对的难题。我国运动健康产业的发展历史不长,对品牌运营和品牌维护意识和能力不强,品牌维护成为目前我国运动健康行业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