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是导致中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致残率和脑中风的病情本身、中风后康复紧密相关,而中风后康复状况如同一根指挥棒直接左右致残率的数值变动。统计数据显示,接受康复治疗的脑中风患者仅为11.5%,而中风后康复治疗的认知缺陷约为35%。哪些观念阻碍了脑中风康复的规范治疗呢?又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康复疗效呢?由霁达康复支持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医生廖华、康复师桑贤明,为广大脑中风患者和家属梳理了脑中风康复的常见误区。
误区:中风患者元气大伤,先卧床休养一段时间才能接受康复。
及时的脑中风后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现代康复提倡早期康复的理念,临床上发病一周内,有些患者在监护下甚至在ICU就已启动康复治疗方案,一般在生命体征比较平稳的情况下,转院到正规的康复中心开始系统康复。早期康复带来的结果是,越快进入康复期,恢复得越好。
桑贤明介绍了一个早期康复的案例——老萧。他从ICU转到康复医学科时,已经是发病后第三周,自理能力下降,极度依赖他人。治疗团队根据功能评估,采取专业的康复措施,在短时间内帮助他实现从仰卧位坐起,坐位到站起。及时康复减少了压疮,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等卧床风险。
误区:勤能补拙,只要加大锻炼量,很快就好了。
为了早点恢复,经常有患者急于求成,没有在指导下遵循运动练习的原理进行合理训练。过量练习往往容易造成损伤。例如过多的走路造成了足底的筋膜炎、膝关节疼痛,还有患者过多练习手臂造成了张力升高,以及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冈上肌肌腱炎等。
廖华医生分享了康复科的典型案例——老沈,他在一段时间治疗之后,上肢出现了少量活动,非常开心,就想通过更多的肌力训练来增加上肢活动。他自行用弹力带每天做很多屈肘抗阻训练,结果却导致肱二头肌张力升高,影响了治疗进程。好在治疗师及时发现了他加量运动的问题,耐心解释了原因,让老沈明白了运动训练需要在正确指导下进行的道理。误区:康复治疗见效太慢,没啥用处。
脑中风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持续至生命终点。在正规康复中心接受康复锻炼只是康复全程的一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内容包括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给予专业指导,定期随访、评估和回馈。更多的锻炼任务留给患者自己回到家中逐项落实完成。用进废退,维持尚存的功能不退步也是康复锻炼后产生的积极效果,而这通常为人们所忽略。
康复师桑贤明强调,脑中风后康复务必及时开展规范的早期锻炼,在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要操练自以为正确实则错误的动作,形成不良活动模式后将很难矫正,中风后遗残疾往往在此埋下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