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协和专家:我为什么拒绝那些微信找我看片子的

发布时间:2020-09-17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很多医生护士经常收到老家亲戚或朋友微信发来一些CT或者B超的片子,让找北京的大专家看看。这样看片子貌似是方便了患者不受舟车劳顿之苦,但实际是对患者不负责任的,也很容易误诊。

在微信上或网络上接到这种需求的时候,北京协和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表示,“这种情况我通常是拒绝的。一方面是由于网络、微信阅片准确率堪忧,因为医学影像结果涉及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患者诊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医学诊断结果的毫厘之差,会导致疾病诊治走向的天壤之别。为医疗安全埋下一些隐患,也不利于医患关系”。

在一些患者看来,不就是一个拍摄的片子吗?在医院阅片和微信看片有很大的区别吗?

林主任表示,在医院阅片是一个动态观察的过程,医生能看到很多信息,然后从这些千万量级的图像中获取对临床有意义的信息。而且医生在阅片的过程中,会不停调节屏幕窗宽窗位(可简单理解为图像的灰阶、饱和度、锐度等)来观察心、肝、肺、胃肠道等不同的器官,不同的检查部位来发现异常,找到病灶,并报告出病灶的形态、位置和大小、良恶性等重要信息。

而患者通过网络提供的片子,是做检查的技术人员会根据固定模式把一部分图像排版、编辑后上传到影像科内部网络,供患者打印,这是一个静态的带着阅片医生视角的局部的信息资料。

所以,这时候的胶片并不能反映患者检查的真实有效信息,更不要说是患者通过手机拍摄,角度、图像都已经失真的网络图片了。即便有些医生朋友给出了倾向性建议,其准确率也是大打折扣的,不足以为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另外,正常情况下,CT、核磁共振和PET-CT等这些大型医疗检查设备对患者进行扫描后,经过计算机系统的后处理,可以重建出患者身体各部位的三维图像供医生审阅。

胶片中的每一幅图像对应着我们人体的一个断面,只是按比例缩小了几倍、十几倍。放射科医生在读片出报告的时候,都使用二十多英寸的竖屏显示器,可以对图像任意放大、旋转、测量、三维重建等,还会把同一部位、不同期相的图像放到一起比对,帮助做出更精准的诊断。

一个患者的影像少则几十幅,多的几百上千,一张胶片一般容纳16-40张图像,医院不可能把这么多图像全部打印出来交给患者(一方面成本费用昂贵且比较沉重,另外,几十张胶片较为沉重患者携带也不便),这就造成很多检查中的有效信息不能完全展示出来。

即使全部打印进行展示,胶片在保存中受到阳光暴晒或夏天高温影响,也容易变色泛黄,造成有效信息的丢失。

实际上,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或者因外部环境所致不能及时去医院就医的情况,如疫情、异地等,可以通过影像的云端数字化存储和提取技术为网络阅片提供支持,比如患者做完检查后医院为患者生成一个网络专属地址(类似百度网盘的分享链接和提取码),这样医生就可以通过共享地址阅读到高质量的初始影像图片,这种形式为真正意义的网络阅片提供了可能,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医院在采用这种方式,为信息共享提供了很大便利。

如果医院不具备数字存储分享技术,也可以通过为患者提供光盘的形式,将所有图像信息刻录在光盘上,患者再就诊时或网络咨询时可以将图像拷出来共享给医生,这样的网络阅片才既能方便患者也保障了网络会诊的有效性。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