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董瑞:从传统中医“阴阳平衡”角度谈谈新冠肺炎防治

发布时间:2020-09-18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迅速蔓延至全国,31个省市区启动国家公共卫生一级响应,在国家领导人的亲自领导指挥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两万多医疗界精英赶赴武汉会战病魔,全国医务工作者都站在了抗击新冠肺炎一线,惊天地!泣鬼神!中医药界仝小林院士、黄璐琦院士、张伯礼院士等一批中医药专家第一时间进入武汉,他们按照中医辨证思维通过望闻问切之方法,确定病名与证候,寻找病因与病位,剖析病邪性质,研判病机与规律,按着理法方药的原则制定法则、确定处方,形成了完整的中医诊断治疗与预防新冠肺炎体系,国家中医药局迅速推出“清肺排毒汤”,并下发红头文件颁布实施,中医药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战斗与历史以往的三百多次中医药抗击疫情史同样彰显了中医药独有的作用。

疫情发生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局“十二五”肺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联中医膏方分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董瑞中医主任医师,回顾了2003年亲身一线抗击非典的中医药防治经验,认真学习了深入到疫区全国中医药专家的理论与经验,用了100多个小时查询了二百多次中医抗击瘟疫史料,电话回访了湖北省疫区21名在康益德曾住院的肺纤维化患者,为17名湖北地区确诊初期的新冠肺炎患者指导了处方。虽未亲自诊治,但对如何治疗新冠肺炎已有所领悟,作为一名中医肺科专家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总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因而撰写了这篇《从传统中医“阴阳平衡”角度谈谈新冠肺炎的防治》供同道参考!请多指正!

《黄帝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中医学是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界关系形成防病治病规律的学问,阴阳学说是中医核心思想,是灵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 。几千年的中医学奠定了“阴阳”为总纲核心辨证施治、理法方药之基础:辨“病”之阴阳,辨“证”之阴阳,辨“体质”之阴阳,辨“病因”之阴阳,辨“病邪”之阴阳,辨“病机”之阴阳,辨阴阳之“治法”,辨“药物”之阴阳及辨“四季”之阴阳、“十二时辰”之阴阳、“饮食居住”之阴阳等等,万法归宗,不离阴阳。

(1)辨新冠肺炎“病名”之阴阳。确定新冠肺炎为“疫病”,这在中医界无异议,疫病发病迅速、传播快、病死率高,久病为阴病、突发病为阳病,新冠肺炎应属阳病范畴。

(2)辨“病因”之阴阳。武汉地区首发疫情是在2019年12月,时为大雪与冬至节气,依据临床早期低热、乏力、干咳,及胃肠道症状,参考仝小林院士等专家对病邪性质推断,本人认为新冠肺炎病邪为“疫疠之气浊毒及挟湿、寒之邪”;浊毒致病特点变化无常,浊毒与痰瘀最宜互结,致病重病危,浊毒之邪即可损气耗血又损阴伤阳,善变、恶化快符合新冠肺炎发病之特点,再参考现代医学对新冠肺炎病毒“喜寒怕热”之观点,因而将新冠肺炎病邪疫疠之气浊毒辨为“阴邪”或为“至阴”之邪。

(3)辨“病邪病位”之阴阳。新冠肺炎是疫疠之气浊毒挟湿寒之邪所致,部位始为肺(卫)在太阳经为阳,但治疗不及时或不对症迅速进入营血阶段。

(4)辨“证”新冠肺炎阴阳属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分为三期,初期寒湿郁肺:症见,恶寒发热,干咳,倦怠乏力,胸闷痞满舌质淡,苔白腻,脉濡,属疫疠之气浊毒挟寒湿之邪为阴证;疫毒闭肺期出现高热不退,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此时必须提出新冠肺炎病邪阴阳在转化,病机在转化,尤其疫疠之气浊毒与痰瘀之邪已互结,本质以转化为火热痰瘀毒之邪,证以从阴证转为阳证,符合阴阳相生、相制约、相互转化之规律;重症期内闭外脱~呼吸困难,神昏,烦躁,汗出四肢冷,舌质暗,脉浮大无根,此时已发展到阴阳离决之候。新冠肺炎三个临床期是阴阳转化之典,证候瞬息万变,必须牢牢把握阴阳之大法,才能准确辨证施治。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