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3岁的黄爹爹感冒发烧,自行到药店买了一盒布洛芬。药品说明书标明每次吃1粒,他感觉症状较重,认为加大点药量好得快。于是,在睡觉前一次吃了两粒。
第二天起床后,黄爹爹感觉症状有所缓解,便又吃下一粒“巩固疗效”。没想到,随后出现恶心、乏力、解不出小便等症状,紧急入院后被确诊为急性肾衰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李昕介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大多属于非甾体类药物,如散利痛、布洛芬、诺福丁、阿斯匹林等,过量服用很容易引起人体肾功能不全。此外,一些常用的感冒药如安乃近、对乙酰氨基酚等,如果过量服用,或者患者本身有肝、肾功能不全,都可能引发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是一种突发性肾功能损害,如果送医不及时,可能转变为慢性肾衰竭,即尿毒症。
李昕提醒,大部分药物需通过人体肝脏和肾脏代谢,如果随意加大药物剂量,也相应增加了肝肾负担,特别是服用者本身有肝肾功能不全时,更增加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此,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或遵医嘱服用药物,切不可擅自加大剂量。
避免感冒和流感防治5个误区
除了上述用药误区,李昕还总结了感冒、流感防治5个常见的误区,提醒市民朋友注意避免。
误区一:身边有人感冒,先吃点药预防
在感冒高发期,或者身边有人感冒了,一些体弱的人会想着自己先吃点感冒药预防一下。但事实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预防普通感冒,流感疫苗也只能预防特定类型的流感。没病先吃药反而会加重肝肾负担,增加健康风险。
误区二:感冒后要吃消炎药
不少人认为,感冒了应该吃点消炎药。人们常说的消炎药其实是指抗生素。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没有疗效。
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二重感染、耐药等后果,甚至产生超级细菌。当然,明确合并了细菌感染时,如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升高,伴有脓涕或咳黄脓痰等症状,考虑有肺炎、鼻窦炎或中耳炎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加用抗生素治疗。
误区三:吃了感冒药都会嗜睡
很多人都觉得吃了感冒药就会嗜睡,不能开车。其实,只有含有抗组胺成分的药物会引起嗜睡(如氯苯那敏),吃其他感冒药是不影响开车的。如果需要开车,应该先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果注明嗜睡或不宜高空作业,就不要吃。
误区四:流感无需用药
有人得了流感赶紧吃药,也有人认为得了流感不管吃不吃药过几天都能好。李昕提醒,流感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年龄≥65 岁的老年人、年龄<5 p="">
儿童患流感后,应该遵照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说明书提供的年龄范围及剂量用药。切记不能把孩子当作成人的缩小版,将成人感冒药分成小剂量喂给孩子,这样难以保证剂量的准确,无法安全用药。
误区五:打流感疫苗保终身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由于流感病毒有很多亚型,不同的亚型会交替成为主流病毒,而且流感病毒还能不断发生变异。因此,每年流感流行高峰前都应该接种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