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清明时节如何做好养生保健】

发布时间:2021-11-13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度,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度以上,此时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的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现。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宋代高菊涧的《清明》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时节如何做好养生保健】

  就学养生来讲,清明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节气。在这个节气中,也是多种慢性病的的易发期,因此此时节养生是关键。

【清明时节如何做好养生保健】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温上升,中国南部雾气少,北部风沙消失,空气通透性好),因此得名。”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在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是由“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共同融合而成的重大节日。在清明习俗中,祭奠和嬉游的传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但寒食节所蕴含的“饮食文化”往往被人忽略。专家表示,清明节养生是关键。

  功能主治:活血通脉。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

  功能主治:健脾补肾,养心安神。适用于腰膝酸软,夜尿频多,食欲减退,大便稀薄,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者。

  功能主治:调和阴阳,温阳补肾,扶正固本。用于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夜尿频多,畏寒怕冷;妇女月经过多,白带清稀。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镇静安神。用于身体虚弱,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痛眩晕。

  清明有“天清地明”的意思,是春季里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气,这不仅与扫墓习俗有关,更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我们说,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在这样一个寄托哀思、乍暖还寒的清明时节,人们更应该注重调节饮食、起居和情绪。

  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人们宜多到户外运动,如晨运、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加大运动量。那么清明时期的养生有什么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呢?“嘟嘟”查阅有关资料,调查了解并结合实际感受,应尽量做到“六不”。

【清明时节如何做好养生保健】

  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是“动”,切忌“静”,人们应积极到室外锻炼。但是老人要结合自身注意时间和运动量。

【清明时节如何做好养生保健】

  居室每天中午要开窗通风,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气,春季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可避免发生湿疹。另外,不要选择潮湿的地方进行锻炼,运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

【清明时节如何做好养生保健】

  春季气候忽冷忽热,要遵循“春捂”之说,不宜马上脱下棉衣,换装时应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先把上衣减掉一些,裤子可晚一些减,下身宁热勿冷,以助养阳气。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初春时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

【清明时节如何做好养生保健】

  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因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忌酸,如:羊肉、狗肉、炒花生、海鱼、虾、等。宜食用甘温补脾之品,可多吃山药、春笋、菠菜、大枣、韭菜等。

【清明时节如何做好养生保健】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