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阳气在哪里?在天上,在太阳。太阳是最大公无私的阳气来源,春天养阳主要是晒太阳。春天晒太阳可以给人阳气,给人朝气,可以防止抑郁症。
一是日出时,面向东方,做深呼吸,两手臂伸长,让阳气从口鼻及人体的皮肤肌腠(毛孔)及手心劳宫穴进入人体。
二是正午、日头当顶时,阳气最浓,可立于庭院,脱帽,做深呼吸,让日精从口鼻及头顶百会穴进入人体。
总之,要多去天气好、太阳光好,南方、东方,向阳光处、高处等地方去呼吸阳气,因为这些地方阳气最足。
人与大自然是相应的,是一个整体。在一年四季中,春应于肝、夏应于心,长夏应于脾,秋应于肺,冬应于肾,所以春天要在养肝。
养肝的“生气”,目的在于生血气,因为生血气是肝的主要作用(《黄帝内经》:“肝者,罢极之本……,以生血气”)。养肝的生气目的在于振奋肝的生机。
生发之食,春天多吃:春天要多吃有生发之性、可以助生机的食物,如春韭、豆芽、春笋、野菜、香椿、荠菜等。
温阳滋补,以助肝气:多吃温阳滋补的食物助肝的生气,如鸡、鹿肉、羊肉、狗肉。
人体五脏都含阴精和阳气。肝阳虚的人,春天调养效果最好。肝阳虚有什么特点?就是易疲劳、乏力、生机不振,精神萎靡,情绪低落,怕冷。因此,要做到:避寒就温,多晒太阳。多喝鸡汤。因为五禽中,鸡应于肝,鸡汤滋养肝血、肝气最好。所以传统的妇女坐月子、月经后要喝鸡汤,原因就在于此。春天更不应错过喝鸡汤补肝血肝阳的大好时机。
春天,应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之机,舒畅心情;心情舒畅了,气血方能调达;气血调达,五脏才能安和。所以春天养肝贵在舒肝顺气,避免抑郁,抑郁易导致肝郁,就不利于肝的保养。
初春气候变化无常,是一年中最不稳定的季节。同时,人的机体经过严冬的蛰伏,免疫力和抗寒能力均有明显的下降,这就为各种病菌的侵入铺垫了温床。
春季多风:风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发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红热、麻疹、、水痘、扁桃体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谨防流行病。
天气变化无常:春季是冬夏转换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时暖,乍阴乍晴。气候的不稳定,使对气候敏感的人有诸多不适应,对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调摄。
肝火致病:春气内应肝,阳气升发,肝气、肝火易随春气上升,而肝阳旺盛,易导致高血压、眩晕、肝炎等疾病。肝气旺盛也使得人的精神情绪随之高昂亢进,使原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疾患的人易因天气的变化而出现激愤、骚动、暴怒、吵闹等状态。
易致旧病复发:春天,气候变暖,气血活动也随之加强,人体新陈代谢活跃起来。对此变化,健康的人能够很快适应,体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则易产生不适应症,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季节的转换和气候的变化容易引起体弱老人某些旧病复发,如春季头晕、脑胀、目眩、耳鸣、精神疲倦等症;内热体质的人,春季易患目赤、咽喉痛;肝火偏旺的人,春季容易血压增高,心情烦躁,睡眠不足。这些患者应当在冬季就加强调理,保持体内阴阳平衡。
一种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眼部疾患,易发于每年的春夏之际,且极易在学校、厂矿等集体单位暴发。红眼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接触传染,因此应养成讲卫生、爱清洁、勤洗手的良好习惯;切忌用手揉眼;在红眼病流行时,不要到游泳池游泳和到公共浴室洗澡。
春季是甲肝好发季。特别是在接触甲肝病人半个月至一个月时间里,凡出现发热,没有其它原因,如吃得过饱、吃了油腻食品、夜间睡眠不足等可以解释的吃不下饭,甚至饭后恶心、呕吐、乏力,连上一步楼梯都感费力、面黄、小便像浓茶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春困不是病,是种正常的季节性变化时出现的生理现象。原因是,冬季皮肤血管收缩,春季天气变暖,血管、毛孔扩张,相对稳定的血流量供应皮肤的血流增加,供应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造成春困。
怎么避免春困呢?中医建议,可以在中午时,午休一会,因为平卧时,血会充分流到肝内(“卧则血归于肝”),肝在人体五脏中属木,象树木一样,开始生长,所以中医称“肝喜条达”,即肝喜欢四处伸展的意思。人卧床时,血流入肝,肝气血充足,气血条达,心脏供血充足,春困即可解决。另外,春季适合用春茶提神,对消除春困,提升身体的精力有良好的作用。茶芳香走窜,易走于体表,春季喝茶,能够带走体内在冬天积聚的寒气,协助阳气回升,所以春季喝茶,人会感到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