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之秋分。秋分时节,北方地区步入深秋,而岭南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过后,气温逐渐降低,日夜温差变大,天气阳消阴长的趋势渐渐加强,养生当以平调阴阳、注意保暖为重点。
护肚脐防秋泻
广东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成杰辉介绍说,秋分过后,人体气血应于秋气从外往里收敛,因而削弱了肌表抵抗病邪的能力。如果平时机体免疫力较差,对气候变化的 适应能力不强,风寒之邪猝不及防,容易引起伤风感冒;有慢性咳嗽、哮喘等病史的患者可能旧病复发;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若疏于防范,可能加重病情。
另外,秋分过后也秋季腹泻的高发时期,尤其好发于6个月-2周岁的婴幼儿。预防秋季腹泻,除了加强饮食及个人卫生外,应当注意脐周的保暖。中医认为,肚脐是元神之门户,睡眠时尤应注意腹部保暖,以防寒邪入侵。平时可常做脐周按摩,有助于保健防病。成人患秋季腹泻后大多病情轻、病程短、预后良好,出现腹泻症状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藿香正气丸、补脾益肠丸等药物,并注意适当饮水,补充体液。腹泻次数多、病情严重者应及时就诊。
柚子偏寒凉,过食伤阳气
除了注意保暖外,还要注意避免过食寒凉食物。与初秋的温燥不同,秋分过后气候逐渐向凉燥过渡。“秋冬养阴”的饮食调养主旋律不变,但直到冬至之前,阳消阴长的趋势仍在继续,因而从秋分开始,在滋阴润燥的同时,食材也应注意适当选用温暖胃肠之品,勿令中土阳气受伤。
秋天也是各类蔬果成熟的季节,药有温凉寒热,水果亦有寒凉、温热、甘平之分。雪梨生津润燥、消痰止咳;柚子酸甘化阴、润肺养颜;香蕉清热解毒、润肠通 便……尽管这类水果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但偏于寒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过多食用则影响胃肠运化功能,可能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因而不宜进食太多。需指 出的是,葡萄益气养血,石榴生津止渴,枣类健脾益气,此类水果性味甘温,脾胃虚寒之人可适当食用。
秋分食疗方
陈梅普洱茶
材料:普洱茶10克,陈皮5克,乌梅10克。
制法:将陈皮、乌梅洗净,陈皮剪碎、乌梅剪开。将普洱茶、陈皮、乌梅一同放入茶壶中,注入开水,将第一次冲泡的茶水倒掉,重新注入开水,滤出茶汤饮用。
功效:止渴生津、消食养胃,适合口干咽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之人。
百合参地饮
材料:生地20克,百合10克,人参10克,蜜糖15克。
制法:生地、百合洗净后放入瓦煲,加入清水600毫升,中火煮至约200毫升时,用炖盅盛装。将人参切片后放入炖盅,隔水炖一个半小时,取出待稍凉后加入蜜糖搅匀即可。
功效:益气滋阴、养肺润燥,适合阴虚气弱或兼肺燥咳嗽之人。
板栗银耳小米粥
材料:板栗100克,银耳10克,小米50克,枸杞5克,冰糖适量。
制法:银耳用温水泡发,板栗剥壳去皮掰成小瓣。砂锅中加水适量,放入银耳,烧开后加入小米和板栗,小火炖煮约45分钟,然后加入冰糖和枸杞,盖上盖子焖10分钟即可。
功效:养阴润燥、补脾健胃,适合秋燥伤阴、脾胃偏虚之人。
莲藕淮山脊骨汤
材料:莲藕500克,鲜淮山500克,猪脊骨500克,蜜枣2枚,生姜3片。
制法:莲藕、淮山洗净切块,猪脊骨洗净切块并氽水。将所有材料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煲一个半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养阴润燥、健脾补虚,适合脾虚阴伤、口唇肤干、体虚脾弱之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