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江雷:国务院在2014年的10月份颁布了第46号文件,说得非常清楚,希望在2015-2025年体育产业能占到总体GDP的5%。2015年,体育产业还只能占0.9%,放眼未来,在政策层面,包括在税收、贷款融资、大公司、大企业甚至政府部门领导层面身体力行,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魏江雷:从2014年开始,国内体育产业发展步入一个黄金期。之前大部分的赛事都是国家办的,包括俱乐部也都是国家俱乐部。从2014年10月份国务院46号文件开始,非常多的公司,包括新浪做了很多的群体赛事。
在2014年以前,我们并没有体育产业,当时体育是事业部门。2015年开始,体育才真正步入到体育事业,步入到体育产业层面,从投融资,到体育赛事,这三年体育产业经历了一个比较快的发展阶段。
但发展中也走过弯路,尤其从2016年开始,有一些体育公司违背了体育产业的逻辑,体育产业并不是讲讲融资上市就能做大的。从2014年到2018年,又经历了一个轮回。未来,体育产业更多应该按照商业逻辑,业务逻辑去稳扎稳打。从产业发展来看,目前还是落后于国家对这个产业的希望,也落后于我们整个社会对体育产业的期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技行者:尽管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中走过弯路,这么看来整体发展情况还是不错的,而且国家政策也有一些支持,46号文有提到万亿规模?
魏江雷:是的,希望能够达到GDP的5%,但是体育产业如果要用十年时间从0.5发展到5%的话那道路是非常坎坷的。我觉得现在还没进入到快速道阶段。一个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策的扶持,过去三年体育产业并没有享受到太多的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不过从2017年的下半年开始,陆续有26个省市出台了群体赛事的地方性政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科技行者:说到体育产业,在现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商业回报率。国外的一些体育俱乐部的商业开发能力很强,投资回报率较高,相比之下中国的俱乐部商业回报率就弱一点?
魏江雷:大家都觉得体育产业是一个特别赚钱的产业,NBA很赚钱,世界杯很赚钱。但是要看到NBA已经73年了,北美四大联赛里面,NBA还是最年轻的联赛。奥运会超过一百年,我们讲大的体育赛事都是百年赛事,好的体育赛事基本都经过了半个世纪以上,它的回报率确实是很高的。
这也能看出体育产业有它的发展规律,不像互联网企业五年十年可以出一个腾讯,可以出个BAT,但是体育产业没有这么快,大家知道像中超已经有24年了,但和国外的赛事比起来还是差了几十年。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国家体育产业投资回报已经非常高了。
科技行者:有道理。接下来的问题是关于新浪体育的,请您介绍一下新浪体育的业务情况,对产业如何赋能?
魏江雷:新浪体育打造了一个STIIP(Sports Training Incubation Investment Project)的项目,是一个从培训到孵化到投融资的项目。过去三年新浪体育一直谋划推出一些产业培训课程。从2015年开始,新浪开始做环球联赛,我们今年在82个城市有比赛,近六万人参与。我们在2016年推出足球赛事,现在新浪是最大的足球比赛组织方之一,覆盖46个城市,近四万人参与。除此之外,我们还做了青少年的马术公开赛,都是中国领域内最大规模的赛事,我们希望把这些经验跟同业者分享。
北大、清华等高校都有体育开发课程,但是体育公司和产业发展的问题不是一周,一个月的学习能解决的,我们自己做了很多方面的业务,做了很多尝试,交了很多学费,有更多的实践经验。我们的做法是从教育培训开始,成立孵化器去赋能产业。我们有大量相关专家,光是场馆运营,大概就有将近二十个不同的专家帮助从业者解决相关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具体的孵化,帮助一个体育项目从无到有。
科技行者:这让我想到新浪体育的口号“因为热爱”,这个口号的初衷是什么,请为我们解读。
魏江雷:我作为媒体人的线年开始,当我们真正响应国家号召进入到体育产业的时候,我们努力做了这些核心赛事IP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新浪体育如何努力让更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真正参与体育运动。
今年,参与新浪篮球赛事的人将近六万人,四万人参与足球赛事,一千九百人参与马术的比赛,两千五百人参与冰球比赛,这些加起来将近十二万人,明年我们会把这个数字升到二十五万。当年轻人真正参与体育,才能做一个体育人。
科技行者:今天我们在国际生态城市论坛,请您再谈谈城市和体育之间的关系,在塑造新城市面貌方面,体育产业是否能发挥更多作用?